第十三章 童谣 (第3/3页)
威信。呵,他这些年来为了保命,做下了不知多少丑事,我要是替他稍作宣扬,废他还不是轻而易举?”
贾谧说罢,就等着和郁迎合的赞同声,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沉默。他回过头,发现和郁正低头沉思,便追问道:
“你觉得如何?”
“啊……”和郁抬起头,说道:“鲁公,我在想……太子有何丑事?”
“他的丑事,莫非还用我多说?”贾谧闻言有些想笑,堂堂天朝太子,平日的喜好是杀猪称肉,这还不够不成体统吗?
和郁继续道:“在下的意思是……太子殿下,可有害人的丑事?”
这句话一落地,顿时打断了贾谧的长篇大论,让他哑然了。
他本想斥责司马遹奢侈,可转念一想,在士族中间,奢侈简直不值一提,至少他远远比不过自己;再想斥责司马遹放浪,可司马遹后宫和睦,所敬爱者,无非是太子妃王惠风与蒋美人;若要斥责司马遹为人酷虐,可他从未害过人命,无非是用针扎人,或是切断小马的缰绳,令随从摔个鼻青脸肿而已。
再转念一想,司马遹奢侈,却常常将买来的肉食分给下人;司马遹放荡,却从未违背过伦常之礼;司马遹为人严苛,可身边却多是贤臣……
贾谧此时沉默了,他突然感到骨头一阵阵地发冷。
和郁见贾谧终于反应过来,劝说道:“太子绝非凡人,您方才的想的策略,恐怕也不能成功。”
贾谧依旧沉默。
此时牛车已经驶过西阳门,洛阳的喧嚣也渐渐低靡了,周遭渐渐传来风吹麦浪的声音,然后贾谧听到了几个孩子在唱童谣,童声稚嫩,曲调也简单,就好像是座下来回滚动的车轱辘,逐渐吸引了两人的注意力。那些孩童们反复唱着,甚至歌词也含糊不清,但循环几遍后,贾谧还是听懂了,这是两首童谣。
第一首歌词是:
“南风起,吹白沙,遥望鲁国何嵯峨,千岁髑髅生齿牙。”
第二首歌词是:
“城东马子莫咙哅,此至来年缠女阁。”
贾谧脸色当即大变,他令车夫停下,然后下了车来,叫住那些唱童谣的孩童们,信手撒一把碎银,问他们道:“这是谁教你们唱的?”
孩童们都说,是一个在西市街边卖甜瓜的老妪教的,只要有孩童唱这两首童谣,她就给些甜瓜吃。可等贾谧发觉的这会儿,老妪已经不在了,在这里叫卖的已经是个卖鸡蛋的老头。
事已至此,贾谧只能脸色发黑地回到车内,对和郁说道:“呵,居然有人先我一步,先造谣起来了!”
不难理解这两首童谣。第一首童谣中,南风是皇后的名字,沙门是太子的小字,鲁国则是贾谧的封国,联系起来就是,皇后与贾谧意图陷害太子,令他死无葬身之地。第二首童谣中,城东马子指的是在东宫的太子,他自比为冤魂,将缠绕在皇后的闺阁之中索命。
贾谧方才还在思考,该如何放出一些太子无德的流言。可现在居然有人抢先一步放出流言,贾谧再这么做,这无疑就变成了赤裸裸的栽赃,根本不足取信了。
设想这个计划的人是谁呢?答案不言自明,贾谧与和郁两人面面相觑。
过了好一阵儿,贾谧终于平复胸中的波澜,他淡淡地对车夫道:“不去金谷园了,调转方向,先回府,我要去见叔父。”
一直以来,贾谧虽厌恶司马遹,却不觉得除掉他是多么急切的事情。因为他一直相信,司马遹是一个名过其实的废物。原因很简单,连反抗都不敢的人,当然是懦弱的猎物。而他是平阳贾氏的族长,堂堂的大晋第一郡公。若把当今的皇后视作真正的皇帝,那贾谧就是真正的太子,司马遹不过是个冒牌货罢了。
但现在,贾谧有些从幻梦中醒悟过来了,他终于发现,太子似乎有着无与伦比的才能,这令他愤怒,同时也不可置信。
贾谧和皇后一样,绝不相信自己会弱于司马遹,他想,自己只是暂时被骄傲蒙蔽了,所以才受到了司马遹的欺骗,现在他看穿了司马遹的把戏,无非是多做一些准备罢了。
这些时日里,司马遹杀的人虽多,也不过是几个七八品的小官,甚至还有一个老妪。对付只敢挑这种弱小下手的丑类,贾谧自认不可能失败。
然而,牛车调转方向不久,一名骑士就踏马而来,他是受满奋之命,向贾谧通报了最新的消息:
第八名受害者出现了,前殿中将军,现中垒将军王宫,在府中遇刺。
八年前,正是这位将军,手擎驺虞幡出宫抵达外军,他厉声斥退了司马玮所率领的外军将士,平定了楚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