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不知所指的青年故事 (第1/3页)
司马遹小时候曾听祖父司马炎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这么一个人,请了四个客人来宴饮,都是他的朋友。一人当天有事没来,而主人又话多爱唠叨,宴席上就来来回回地说:“唉,该来的没有来。”
宴席上有个客人性急,听多了便心烦,说道:“这么说,我是不该来的咯?”他当即拂袖而去。
主人追之不及,回来后更加唉声叹气,又道:“唉,不该走的走了。”
这话更不像话,剩下两位客人中有个度量浅的,也坐不住了,气恼道:“那我是该走的了?”
主人又去留,但实在留不住,只好对着背影长叫说:“我说的又不是你……”
这下最后一位朋友也留不住了。
不知为何,司马遹第一次听过,便记住了这个故事,并在此后的岁月里常常想起。
司马遹记住这个故事,主要是因为祖父司马炎。老实说,他从小并不知道司马炎是他的祖父,因为他所在的宫殿里,除去服侍的宫女外,只有他和他母亲谢玖,再就是祖父司马炎。祖父司马炎是他除了同龄人外,见过的惟一一个男性,所以他把司马炎当做父亲。
不料有一天,司马炎突然把他叫过来,指着一个肥头大耳相貌憨厚的中年人说:“沙门,这是你的父亲。”
然后又对着那个中年人指着司马遹说:“正度,这就是你的儿子。”
当时被召集而来的不只是司马遹,还有司马玮、司马允等诸位皇子,大家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不免吃惊地望着司马遹。
司马遹自己也感到迷惘和吃惊,小小的脑袋中不禁浮现了一个念头:“这说的是我吗?”
事实上,司马遹这短暂的一生中,经常会产生这种疑惑。
记得那是认亲之后的一个秋天,司马遹虽然认了父亲,可父亲自己不能自理,更别说当一个合格的父亲。因此,他的生活还是没有多少变化,天天都跟在祖父身边受教。司马炎也非常喜爱他,每天带着司马遹四处行走,形影不离。
这天晚上,司马炎带着他到乘风观看星星,突然皇宫的东南处发生了大火,在黑漆漆的夜里,可见火光如魔龙般狂舞,远处传来人们的哭喊声,喧闹声,人影也不断变幻,好像无形的魔鬼。
司马遹有些害怕,就拉着祖父的袍子想躲开火光。司马炎见他惶恐的神情,有些好笑,就抱起他问道:“沙门,你在害怕什么?”
司马遹就说:“我怕,怕您发生什么意外。”
他还记得当时祖父的神情,祖父先是一愣,脸上的皱纹渐渐如花朵般绽放开,呵呵笑出了声。他抱着司马遹,对随行的廷尉傅祗缓缓说:“这小儿将会兴旺我家社稷呀!”
这是司马遹第一次听说社稷两字,他还是很迷惑:“祖父说的是我吗?”
但不知道为什么,从那天开始,天下人都说他像宣皇帝司马懿。而等到司马遹会读书识字,了解到高祖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后,他的困惑有增无减: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和高祖有哪里相像。
不过聪明的他知道,这是祖父对自己的一种美好期许,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能够和有史以来所有的伟大君主站在一起,也不会低下头颅的那种伟大。
于是他开始刻苦读书,尤其是在祖父生病以后。他读书读得很苦,平常皇子都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他就在读书,旁人需要四五日才能读完的文章,他往往一日就能融会贯通。这当然离不开他的聪明,但也更证明了他的刻苦。
俗话说读史书可以明智,随着书读得越来越多,司马遹很快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有一个对自己恨之入骨的继母,她还出身自全国第一的士族。
这意味着自己将面对一个空前强大,史无前例的外戚。
而在外戚之外,还有十数个掌握实权的宗室,数十个尾大不掉的世家。
他心想:或许只有效仿楚庄王,韬光养晦,和光同尘,才能在登基后有所作为吧。
于是他开始心无旁骛地扮演一个傻瓜,一个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又不成一事的傻瓜。他知道祖父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