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决战只在人心 (第3/3页)
言,一切为真!将士们,你们还要继续被孙秀诓骗吗?现在醒悟也不晚啊!凡是听我话的,都跑到北边邙山上去,脱离战斗,就算归顺!”
说起来,禁军将士得知义军渡河,一直就感到不安和茫然,是孙秀想尽了各种办法,又是重赏又是欺骗,才让他们下定决心一战。可现在,他们见刘羡等人现身发誓,说孙秀说得都是假的,指引他们走一条活路,顿时哗然响应。他们原本就不信任孙秀,此时有骑兵先跑起来,后面的步军也都丢弃军旗,哄然北奔。
宛如春水洪潮冲碎坚冰,原本还严整庄严的禁军军阵,顿时碎裂开来,右翼完全奔散,只剩下孙秀所在的本阵,以及为本阵所阻隔的左翼,左翼其实也有骚乱,只是地形所隔,不能动弹罢了。
至此,刘羡与司马乂等人回归本阵。刘羡挥手道:“击鼓进军!”
义军军阵顿时鼓声大作,这时也没有什么太严谨的布阵了,铁骑步卒随鼓声一齐向前,自西向东,斜对伊水,向仅存的禁军军士发起冲锋。
虽说满地都是泥水,可万足踏地,依旧地动山摇一般。那些尚没有来得及逃跑的禁军军士,见此情形,魂飞魄散。左翼的军士们,连忙把军旗兵器全部扔在了地上,只顾保命,硬朝着北面的邙山飞奔逃走,这一下,连孙秀的本阵也无法维持起码的秩序了。
有人在军中高呼,试图扭转大局:“不要惊慌,长安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稳住!稳住就能取胜啊!”
他说的是真话,可是谁会相信吗?一个骗子口中说出来的真话,那依然是假话,不会有人相信的。在这种无序的冲击之下,本阵将士们也开始溃逃。此时义军还没来得及接战,但相互拥挤踩踏而死的人,已经超过上百人了。
至此情形,孙秀败局已定。
孙秀对此也有预感,见义军铁骑扑来,他立刻抛弃军队,拨马南走。剩下的禁军军士,尤其是靠近伊水河畔那一部分的,全都被挤在河边。义军将士只顾着将他们前进冲杀,毫不留情。他们都知道,这是讨赵的最后一战了,也就是说,这是最后的立功机会,于是殊为卖力,沿河不断地将禁军将士驱赶下水。
禁军被成批地赶到了伊水里,上岸即死,都争相渡河逃命。无数的人挤在刚刚涨潮过的河水中,踩踏溺死者不计其数。尸体在水中漂浮起来,使得水流带赤,绵延数里。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刘羡见敌方已经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便下令停止攻击,通知军队说,敌军扔下武器甲胄者不杀,开始收编俘虏,打扫战场。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义军将领粗略统计可知,战前投降者约有三万人,战后俘虏约有一万两千人,为三军驱赶下水,虽没有统计,但可大约估计,死亡者约有九千余人。其中禁军将领几乎一网打尽,参战的司马馥、司马虔等人多被抓获。
“没有抓到孙秀?”一直观战的司马颖有些不满,无论战果如何丰厚,竟然让最大的元凶逃走了,那这一战就是有巨大缺憾的。
但刘羡却并不在意,他笑说:“殿下,没什么可遗憾的,他失去了洛阳,从今天之后,就是乱臣贼子,天下无处安生。哪怕随便一个小吏,也能抓捕他。我敢打赌,他跑不出河南,立马就会被人遣送回来。”
卢志也持相同意见,说道:“两位殿下,现在我军已经扫去了入洛的所有障碍,现在应该早些入洛,解救天子、处理赵王才是!”
正议论间,忽然有令兵来报,高呼道:“殿下,将军,大事不好了!”
众人都不以为意,此战已经大获全胜,就连孙秀都弃军而逃了,还能有什么大事不好?但令兵接下来的一句话,令所有人霎时变色:
“西面出现一支数万人规模的大军,正在向我军进军!”
“他们高悬白虎旗,似乎是赵逆自征西军司请来的援军!”
“诸位可回头去看,敌军前锋离我军已经不足三里了!”
诸将闻言,立马回头望去,只见邙山山头之上,不知何时出现了数千面猎猎作响的幡旗,幡旗白底黑边,皆绘有白虎。上万名骑兵盘踞在旗帜之下,阵列森严,这正是刘羡最熟悉的征西军司骑兵。
此时的义军正四处抓捕俘虏,阵列散乱无章。只要征西军司一冲,当即就会逆转局势,使义军全面溃败。
在场所有人都意识到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