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黾池之战 (第2/3页)
很快看穿了他们的计策,对诸将笑言道:
“不必着急!张方派这么一些人过来,不过是想看看我军虚实罢了。我军若是出城迎战,打得赢也没什么战果,打不赢反而丢脸,这是全然没有必要打的仗。”
祖逖闻言颔首,又分析说:“但对方如此叫阵,恐怕不能不回应,否则军心不稳,士气低落,又会成为一个新问题。”
“这很简单,”刘羡眯着眼睛,打量对面的骑士片刻,果断对随行的李盛说道:“宾硕,你给我回写一封挑战书,给张方送过去。”
“挑战书?”众人闻言,多迷惑不解。
刘羡道:“就回信说,毋须多言,若要作战,可尽出大军,与君一决胜负!”
他随即道:“我这次来,就没想过防守!要的就是速战速决!”
此言一出,众人顿感振奋,这句话体现出的,是刘羡对于取胜的强大自信。对方若是再继续眼前这种无谓的骂战,便会显得色厉内荏,到那时,无法维持士气的,反倒是对方了。
果然,等李盛写完信件,送给西军之后,西军的叫阵当即便停止了。张方不敢应战,便玩起了文字游戏,又回信说:“既要约战,君可后退十里,我等出关之后,各自摆开阵势,堂堂正正地举兵厮杀。”
刘羡再次回信:“关城为朝廷之物,不可轻易假人,我可率军前进十里,主动与君约战,如何?”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地打起了嘴仗,可在刘羡决战的态度表明后,张方的态度竟发生了全然的转变,他宁愿采用这种儿戏的写信方式,也不愿意与刘羡进行硬碰硬的决战。
毕竟就整个大体的形势来看,张方虽短时间无法突破关城,但他已经得到消息:河北那边迟早会大军南下。而河北与洛阳之间只隔着一条大河,根本不足以作为天险。
只要拖下去,征北军司进攻洛阳。刘羡就不得不将矛头调转向北,那对于关西的防御自然会减弱。因此,时间是站在张方一方的。
刘羡对此也心知肚明。他原本的设想,是征北军司保持中立,他只需要防御征西军司。那最稳妥的方式,便是利用关防,将西军挡在函谷关外。到那时,在后勤的消耗上,官军可利用漕运,西军却要运用驮马,长久坚持下去,必定是官军占尽优势,而要是等到荆州平叛结束,刘弘回援京畿,西军必然只能认输。
可若是北军加入了战局,形势便全然不同了。刘羡将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防御西面则北面空虚,防御北面则西面空虚,所谓顾此失彼,就是这种情形。
因此,刘羡想要取胜,便只有两种策略:
一是趁征北军司尚未抵达,主动出军与张方决战,先将征西军司击溃,解决了后顾之忧后,再去处理征北军司。
二是借助崤函的地利,用少量兵力盯住征西军司,主力迎战征北军司,务必在西军突破崤函之前击退征北军司。
无论选择哪一种策略,都要求官军速战速决,不可能再去指望刘弘从荆州派来援军了。
刘羡心中更倾向于先战西军,弘农地势狭窄,不利于西军的骑兵展开冲击,反而更利好于禁军步步为营。
但现在的问题是,张方全然没有决战的意思。在双方来回传信的同时,张方还派人从小道抵达河南,四处宣传谣言,张贴布告,成都王已经率河北大军抵达,长沙王不日就将覆灭,那些支持长沙王的士族军官,最后都将被追责斩首,以此来试图对进行对京畿的政治势力进行分化瓦解。
“假如现在投靠我王,便可以免除罪过,若还能杀人斩级,事后还会论功升迁。”
诸如此类的布告,他两日就往河南各乡亭贴了数十张。这其实只是隔空画饼,若是能打赢,那为什么张方现在不打呢?但刘羡明白,张方的这种政治攻势,是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打算。只要官军不能迅速地解决战乱,长期处在战争中的豪门士族,必然会产生疑虑,一旦形势稍有不利,他们就会成为压垮官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羡在得知这些信息后,对张方做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