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激将法 (第2/3页)
马颖,刘羡还有备用的一套计划:那便是从轘辕关、鄂阪关两关绕道出兵,趁夜袭击征北军司。毕竟二十万大军,不可能藏身于一座小小关城之中,出其不意地以骑军侧面快攻,也有取胜的可能。
不过此时此刻,刘羡并未说出来,因为这个计划的变数有太多,全看临场的机变,到底比不过原先约战的策略。
计议确定以后,则是确定北上邺城的人选。这次的人选并不好找,因为派去的使者是要专门激怒司马颖的,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有去无回。众人都知道这一行的危险性,多不敢出声,而司马乂也想找一个信得过又能言善辩的人,于是倍加谨慎。
但这样的人选实在难找,刘暾提了乐广、山简等几个人选后,司马乂都不满意。因为在他眼中,这几人平日里养尊处优,多半也没有骨气,此前和自己没多少交情,也不一定愿意为自己效命。若不是还要保持宗室间的体面,司马乂甚至打算派一名随自己出生入死过的护卫,说不定重赏之后,反而能保持忠心。
这种情况下,最终是刘琨站出来说:“我愿意北上。”
他的请命令众人眼前一亮:刘琨是河北人出身,外貌俊朗豪雄,在士林中又以清谈风度出名,确是出使邺城的极好人选。而且他算是刘羡一党,全家老小都在洛阳,忠诚方面也理应放心。
刘羡方才思考纠结,其实也是在考虑出使的人。他深知此行九死一生,见刘琨请命,不由有些为他担心,问道:“越石,你北上当真无碍?”
刘琨拍了拍腰间的剑,自信道:“你方才说得很清楚了,无非是见机行事而已,也没有多大难事。”
他又明言道:“我与士稚,过去整日闻鸡起舞,就是想在大战中有所建树。可上一次政变,我却没立什么功劳,这怎么能行呢?大丈夫平时可以无所作为,但值此要紧关头,正该迎难而上,就让我去吧!”
司马乂见刘琨豪气干云,心中也生出欣赏,就颔首道:“好,此事就交给你了。”
于是当众册封刘琨为光禄大夫,并派给刘琨十余骑作为护卫,而后草拟诏书,与节杖、印玺一同交予刘琨。
双方在河桥分别,刘琨带了五日粮食,自北岸出发,与南岸的官军夹河而行,十数里之后,他打马北走,往邺城疾驰而去。由于时间紧急,这一路他赶得极快,沿路除了找集市补充草料之外,几乎毫无停留,吃喝都在马上,如此昼夜兼行。
两日夜后的第三天清晨,刘琨一行人抵达漳水。除了漳水河滩上石头闪耀的阳光泛白耀眼外,举目望去,多是枯黄的秋草,遍地的积叶。本该是天下第二繁华的城市,此时人气寥寥,炊烟仿佛寻常县城,稍加打听才知道,邺城周遭的百姓多被征召成了民夫,负责给前线军队运送辎重去了,而留在家中的多是老弱。
可即使如此,邺城城内仍处在戒严的状态中,想要见到司马颖并不容易。刘琨一打出朝廷使者的名号,立刻就被城卫严加看管起来,谁也不能相见。
而消息通报到邺宫之内,司马颖感到非常诧异,他不禁对身边的孟玖问道:“我都派大军压境了,长沙王还要遣使过来,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孟玖当然是捡最好听的话说:“大概是长沙王见我军军容盛大,自惭形秽,以为不能取胜,故而想要遣使,专门向殿下请和吧!”
听了这话,司马颖心底里高兴,但口上还是佯怒道:“蠢货!他早干什么去了?”
成都王虚荣心极重,之所以和司马乂走到决裂这一步,固然争权夺利占据了主因,但此前几次向司马乂下令改诏,要么被司马乂无视,要么用大道理反驳,结果落了他的面子,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他本不该见刘琨,可一想到如今能让司马乂服软,司马颖就兴奋得不能自已,于是就决心见刘琨一面。
司马颖又想,这是个展示自己威风的大好机会,正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