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二章 河东风云

第二章 河东风云

    第二章 河东风云 (第1/3页)

    二月丁酉,也就是司马颙还停留在陕县,和阎鼎确立此后的施政方针后不久,河东太守李矩正带领着一行人,奔驰在安邑城外的田野上。

    这几日春雨连绵,一直没有停下的迹象,使得地面又湿又滑,马儿时常趔趄两下,随行的郭方、张景等年轻人则不时偷偷发笑。

    李矩征战多年,自然是骑马的老手,无论是在雪地上还是在山地上,他都能安然自若。但一旁的少年有些不同,他应该是没有多少经验,加上身体还没有健全,马儿的速度一快就容易打滑,他的身子也跟着晃来晃去的,似乎要从马背上掉下来。虽然大家对这少年十分喜爱,可是一看他那努力又笨拙的样子,同行的青年们还是禁不住发笑。

    “不要笑了,如果被公子听到,他可是会朝你发脾气的!”有几位苍头友善地劝谏说。

    话是这么说,可这位少年强拉着缰绳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夹紧马腹,观望着一旁带领属吏等三十多骑人马走在前头的李矩,他在和身边的几位幕僚谈得热火朝天。

    “今年是个好年景,让百姓们都不要有多余的担忧,照常播种。”李矩皱着眉头对一旁的主簿梁志道:“不要管什么这啊那啊的言论,这不是他们该想的事情,若是出了什么事情,自然有我来顶着,轮不到他们来操心。”

    梁志看着道路两旁为数不多的青青麦苗,微微摇首道:“府君的苦心自然是好的,可洛阳之役的影响太大,河东百姓间已经议论纷纷,他们都担心刘太尉的安危。”

    “是这样啊,府君!”功曹段秀也露出忧心忡忡的神情,赞同道:“要知道,早在三个月前,皇甫澹他们便丢盔弃甲地逃了回来,说什么太尉和骠骑不和,害得朝廷打了个大败仗,整个洛阳都已经完了,太尉都战死沙场了,搞得人心惶惶,这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安邑都尉郭方在一旁笑道:“现在不是已经证明是谣言了吗?张方的谈和条件之一,就是让太尉卸下官职,那太尉应该平安无恙吧。”

    “是,可是太尉这一谈和,要随朝廷到许昌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段秀接着说道:“你们也都看到这个最后的条件了,河间王把雍州、并州、司州都握在了手里,相当于对我们四面包围。之前他可能要对付朝廷,对我们还有顾忌,可现在没了后顾之忧,还会放着我们不管吗?”

    段秀说得乃是实情,众人听了多沉默不语。事实上,自从李矩担任河东太守以来,就长期遭到征西军司的针对。司马颙先是屡次试图征辟李矩进入长安。征辟不成,先是利诱,后是刺杀。在这两年里,李矩已经遭遇六次未遂的谋杀了,可以说是惊险万分。

    而与此同时,平阳太守宋胄、冯翊太守张辅、弘农太守彭随都陈兵于河东边境,给了河东极大的军事压力。而河间王司马颙驻兵于陕县的意图也非常可疑,虽然名义上司马颙声称是为了督战张方,可陕县东北四十里处有一处山道名为颠軨坂,这是弘农郡唯二进出河东郡的通道之一。人们难免会由此怀疑,河间王随时会向河东郡用兵。

    因此,在得知洛阳之役的结果后,整个河东郡都陷入低靡的情绪之中,甚至出现了大规模抛荒、百姓们准备躲避战乱的现象。

    可面对这样的威胁,李矩仍然面色沉稳,他虽然皱着眉头,可并不颓唐,而是表现出顽石一样坚不可摧的气质,对众人徐徐说:“河间王他们可以这么想,但你们却不能这么想。”

    很显然,李矩是打算为刘羡辩解,而他辩解的语气却近似于闲聊似的陈述,“太尉是我的结义兄长,也在关中治政多年,造福一方,你们应该都知道他的个性。”

    “太尉是个极为固执的人,凡是做事,他都会再三思虑,将全天下的福祉放在个人之前,绝不会将任何人置身于险境之中,除非他自己也身处险境。”

    “……确实如此。”众人的脸色缓和了一些,都出声表示同意。无论是古木原之战,泥阳之战,还是入秦州招降叛胡,刘羡往往将最有风险的事情交给自己,这为他在民众与军队中赢得了极高的声望,至今在关中都有口皆碑。

    “而这里又是他的根,他不可能将我们置之不理。”

    李矩又说道:“而今太尉既然和西军谈和,却没有向我们传信,这无非只有两个可能。”

    众人竖起了耳朵。

    “一是太尉已经做好了布置,确认河间王不会来攻打河东。”

    这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