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七章 卢志的提议

第七章 卢志的提议

    第七章 卢志的提议 (第2/3页)

目前恐怕只有张方一人而已。而叔父又调拨了张方与河间王的关系,按理来说,叔父提兵西向,应该是无往而不利的。”

    “不过我敢问一句,叔父自比吴起如何?”

    刘羡道:“吴起生平无一败绩,在鲁存鲁,在魏强魏,在楚兴楚,我自不敢比。”

    “可以吴起之神武,坐拥强魏之兵,屡败秦兵,为何却不能吞并三秦?一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吴起名重华夷,横行天下,若让他得了三秦,岂非一家独大,无人能制?二来以河东击关中,无险可守,若不能摧起首脑,攻破长安,无论占据了多少河西之地,一败便足以丧尽。”

    “叔父如今的局面,与当年的吴起相仿。叔父或许能打几个很大的胜仗,可别忘了,河间王在秦州还有援兵,在梁州也有援兵,实在不行,他咬咬牙,和张方和好,不也是一条策略吗?无论如何,他都是决不允许叔父占据关中。这毕竟是他的龙兴之地。”

    “叔父麾下纵然有精兵强将,但大家都是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到最后,只要输一次,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因此,对于叔父而言,取关中,实是下策。”

    卢谌的意思没有说尽,但刘羡已经听出来了,卢志的意思是,一旦刘羡有在关中成功的可能,其实不只是关陇的势力,甚至就连卢志自己,也会放下成见,不顾一切地帮河间王保住关中。

    自己还真是惹人眼红啊!刘羡无奈地摇首笑笑,对卢谌承诺道:“你家大人说得好啊,所以我对关中,并没有什么染指之心,他大可以放心。”

    他接着又问:“那为何子道又说,我取并州,是中策?”

    “并州乃古三晋之地,地势险要,表里山河,自成一体。且既产战马,又产盐铁,东可掠地河北,西可抗衡关中,北可影响漠南,南可进攻京畿,可以说是北方之龙脊。它的归属,足以主导天下的整个局势。”

    “但叔父可知,并州有胡人百万,虽习得华文汉字,可终究不得其里。这些匈奴人不知忠义孝悌,宛如禽兽,平日里兄弟相杀,叔嫂相淫,只知恃强凌弱,可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短时间内,或许能用叔父的威望弹压,可时间一长,该如何治理呢?一旦推行法治教化,与他们传统不符,结果必然生乱,几十万人乱起来,叔父平定尚且不及,还谈何平定天下呢?”

    “因此,取并州,虽然胜过取关中,但也不过是中策而已,不能作为根基之地。”

    刘羡虽然也想过取并州的弊端,认为难以收服胡人人心,可这不过是一种隐约的感觉,并不明白真正的缘由。而此时听到卢志的分析,他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原来是传统与制度!胡人的传统与制度散漫,而中国的礼法严格,这两者注定会产生巨大的矛盾,使得并州的治理无法进行。

    卢志确实是一位战略大师,即使是托人转告,分析也如此鞭辟入里,刘羡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后,差点拍案叫绝,但又强忍住冲动,将忍不住前倾的上身稍稍后仰,故作矜持地点头道:“说得确实有些道理。”

    但他随即又道:“但子道以入蜀为上策,我却不能理解。”

    对于入蜀一事,这本就是刘羡的一大夙愿,他早已经思考过许多次。若有可能,他也就想直接入蜀,可其中要遭遇的种种困难,却不是刘羡能够解决的。

    从洛阳到河东,虽然道路坎坷,但至少没有危险。可眼下要是从河东到巴蜀,中间先要横穿整个雍州,然后还要翻越秦岭与汉中盆地,才能再南下益州。中间全是河间王的领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后勤可言。

    更别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成功了,自己又能带多少人走呢?到了益州,恐怕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就要再与李雄作战吧,这难道又能言胜吗?河东的这些人该怎么办呢?

    其中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借由入蜀的机会,收拢周遭那些自顾不暇的司马颙反对势力。但根据目前的态势来看,所获绝不会多。

    正是考虑到这些,刘羡虽然渴望入蜀复国,但还是准备先设法拿下关中,等解决了后顾之忧,堂堂正正地入蜀。到时候,关陇巴蜀合为一体,就是强秦之势,想要再拿下关东,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只是在听过卢志的这些分析后,夺取关中和夺取并州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