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八章 最好的证明

第八章 最好的证明

    第八章 最好的证明 (第3/3页)



    这算是解了刘羡的燃眉之急。自从西垒之战后,刘羡最缺的其实并不是兵力,而是足够的甲仗。尤其是松滋营的骑士们,虽然多有经验,却缺少最重要的马甲,那就无法发挥出本来的威力。若能等到这一批甲仗送达,那刘羡实行计划的把握,顿时便高了两成。

    最后一封信件是最重要的,这封信出自诸葛显,他对刘羡透露道:诸葛氏的家主诸葛京,此时已返回河东,他同意刘羡的提议,将竭力说服河东士族,随刘羡一同入蜀。

    诸葛京乃是真正的诸葛瞻之子,诸葛亮之孙。自亡国以后,司马炎看重诸葛京诸葛嫡流的身份,对其破格提拔,先是令其担任郿县令,然后又令其担任豫章太守、天门太守等职,颇有资历。刘羡在洛阳的时候,也时常会听到一些人议论他的名字。这么多年下来,虽然刘羡颇想与他见上一面,但始终没有机会,后来随着江南大乱,就更不知详情了。

    实际上,在去年九月的时候,诸葛京就已辞去官职,返回了河东郡。只是一直深居简出,常人并不知晓罢了。即使是刘羡抵达,他也没有现身。直到此时,他竟破天荒地对子孙表态道:

    “我家本是徐州人,是历经战乱,后来才到了荆州、益州,然后又到了河东。”

    “四代人,换了四个地方,我们都是无根之人啊!如果不能有所改变,找回自己的根,恐怕一代一代,我们都将这么飘零下去,没有真正的归宿。”

    诸葛京也是年近六十的老人了,即使他垂垂老矣,才能、声望都远不如祖父,可所有人都不得不重视他的表态。因为他到底是诸葛亮的孙子,祖父的积望使他成为天然的精神领袖。而他的支持,也无疑是这些河东遗民们的精神支柱。

    刘羡对此感慨良久,对妻子说:“我相信,诸葛丞相的遗志,依旧留在我们心中,无人胆敢辱没。”

    至此,他对卢谌回复道:“我同意卢长史的提议,还请子谅转告卢长史,我对他仰慕非常。无论何时,只要他想来,我这里永远有他的一席之地。”

    卢谌自是笑笑,并不把这句话当回事,既达到了事先的目的,便如来时一般匆匆离去了。

    但刘羡却明白,下了这个决心以后,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一件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并非是这件事有多么难以成功,而是他想到了历史,继而产生了一种名为使命感的冲动。

    这使得刘羡再一次召集那些河东的遗民们,在一众忐忑、激动与茫然的面孔前,对他们缓缓阐述道:

    “诸位,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打算率领诸位,抛下河东的一切,前去巴蜀。我知道大家不满,可这是一个乱世,想在乱世中生存,就必须要付出代价,我也不想付出这个代价,谁不想活在治世呢?我也一样,可未来总不是等来的,想要获得胜利,我们必须要敢于舍弃,勇往直前。”

    “我知道,迁家之苦,苦不堪言,可这并不是我们今日才遇到的。大约在一百年前,四海鼎沸,民填沟壑,尸无覆土,当时的情形与今日何其相似!可纵使光景如此惨淡,荆北的百姓也没有放弃先主,而是与先主同舟共济,栉风沐雨,然后又从荆州来到了益州。”

    “刘羡不才,虽是先主子孙,却不敢自比先主。但刘羡也知道,在座的诸位里,有不少人的祖籍便在荆州,所以才产生了一种缘分,使我们能相遇于此。可以说,没有祖辈们的那场远徙,就不会有三兴大汉,也不会有今天的你我。虽然世人常说,汉运已衰,可我看到诸位,就难免想到大汉,想到那场远徙。”

    “有人说,难道我们所要做的事情,不是困难到不能做到的吗?”

    “我不相信,诸位,我们还站在这里,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到这,刘羡一手握住腰间的长剑,继而露出空前庄严的神情,一字一顿地说道:“在九十六年前,我们的祖先渡过大江,现在,我要带领诸位翻越秦岭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