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购买汽车 (第2/3页)
西段居多,中段也有点),另外在霞飞路则拥有19.5亩的地皮。
前前后后,陈光良大概是花了24万多元的巨资,他真正成为沪市的地产大亨。
当然他的地皮都在愚园路的西段、霞飞路的西段和中段,地理位置还是差点;但是,这些地方的升值潜力却是最大的。
一时间,陈光良都有些想‘躺平’起来了。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他这点钱财还是算不上什么,毕竟还基本都是负债。
如此一来。
长江地产的两个项目已经是稳定推进,陈光良只需要定期去视察工地,监督一番;
个人投资地皮方面,也已经全部完成,只需要两年后再考虑出售的问题;
长江车行如今基本上是停止扩张,陈光良若想发展,只能通过‘购入交通科的股权’来增长自己的权益(如今分红达到9000元以上)。
他拥有‘同昌车行制造厂’的三成股权,预计得明年(1929)年底正式批量生产,那么分红得1930年底了。
办报纸的希望暂时落空。
如今,看来只有进入出租车行列了!
通过近半年的调查和了解,这个时代的出租车运营,陈光良已经非常熟悉。
这个时代的出租车‘叫车’,不是在路上招手,愿意很简单,一升汽油要0.4~0.7毛,出租车根本不会边跑边等客,毕竟油费太高;所以,普遍叫出租车都是通过电话来叫车,其次是通过出租车的‘助手’来招揽客人。
这个时代的出租车收费模式是‘计时’,客人上车后,司机会添一个单子,上面写好上车时间,待下车的时候,再添上下车时间,如此来收费。另外,顾客还需要给10%的小费,这是司机的主要工资收入。一些外资的出租车上,甚至还有自动计费器。
而这个时代的司机收入一般在60大洋以上!
这个时代的出租车企业,华资很难竞争得过外资,因为华人加油会贵一点,修车也会贵一点,故目前沪市两家最大的出租车企业,都是英资和美资。当然凡是无绝对,华资也会有其它的优势。
这个时代的很多华资出租车公司,都是采用二手车,因为价格能便宜很多。
不过陈光良也有一定的顾虑,最近一年半,他不会大力发展出租车行业,最多初始投资两万大洋。因此,出租车稀少,发展缓慢,势必在众多出租车中不能取得什么优势。
就当慢慢的熟悉经验吧!
几日后,陈光良带着何向东、周兴高等人,来到位于福州路的英资‘中央汽车公司’。
这家公司不仅仅代理欧洲汽车,同样也代理美国汽车;不仅仅有新车出售,亦有二手车出售。
其业务做得很大,是沪市的大型汽车代理行,也是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的大行。
事前他们已经打过招呼,希望购入五辆二手的‘雪佛兰’汽车。
来到中央汽车公司时,销售代理查理和华人销售吴宪骢接待了他们一行。
陈光良很直接的说道:“我要验验车”
查理和吴宪骢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还懂验车?
吴宪骢笑着说道:“陈老板尽管放心,这些汽车都有五成新,现在就卖了三成新的价格!”
陈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