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购买汽车 (第3/3页)
良不置与否,而是自顾自的开始验车起来。
虽然这个时代的汽车,和后世不一样,但却是更加简化和粗狂。
陈光良本人已经考取了公租界的驾照,点火汽车,更是亲自感受一番。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这批车只有三四成新,根本不是吴宪骢说的五成新。
“这批车应该是国外直接进口的二手车,仅三四成新的样子,前面的大灯是新换的”陈光良开始找茬起来,而且采用的事英语。
查理见被识破,又见陈光良会说英文,当即说道:“不错,但价格我们也非常便宜,每辆车只需要2500大洋,而新车可是要6000多大洋。”
目前,市面上最便宜的是福特T型车,新车也就3000大洋不到,不过这种汽车非常简陋和空间小,而且是敞篷的,做出租车显然不适合。
陈光良很快就还价道:“2200大洋一辆,然后分半年还清,我考虑将这五辆车拿下。我们是用来做出租车的,后续会继续购买汽车,会继续考虑你们的车行。”
这一次开设‘长江出租车’,陈光良一共是准备拿出2万大洋,接下来还需要找‘驻点’和‘拉电话线’。
出租车的驻点,肯定是要‘门面性质的’,将车听到门面上,有人电话喊车,就立即到指定目的地接客。所以,驻点还需要拉电话线,这也是一笔开支。
当然,2万大洋还是很充足的,只不过能分批支付,当然更有利。
查理不会还价,只想着陈光良是准备开出租车的,那么接下来的维修、零部件,以及继续购入汽车,都是一笔笔生意,就准备答应下来。
“好,希望你们守信用的支付车款,逾期我们将收回车辆。”
吴宪骢懵逼,合着这位主英语那么流利,直接和他的上司进行交涉,最终似乎谈了一个很大的优惠。
再次检验一番后,陈光良确定问题不大,心中也盘算了一下这批车需要多久回本的问题?
出租车一小时是4元,再加10%的服务费,一天大概能接客6~8小时,即行驶约100公里(沪市基本规定不超过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实际平均也就15公里每小时),耗油约10~12升(福特T型车因为小,百公里耗油仅八升左右)。
油费一天差不多需要6元,车资差不多在25~30元,司机的薪水基本都在服务费里面,所以这里面的毛利在20元。
当然,毛利里面还要除掉电话费、其他职员的薪资、车行的租金、更换零部件和维修费、税费等。
总结下来,一辆二手车,十二个月以内肯定能回本,九个月回本比较理想。
不管了,最近一年半都先用二手车顶着,等到1930年前后,搞他个一批新车回来,组建沪市顶级的出租车企业。
接下里,陈光良和查理签署了合同。
合同规定,五辆车总价是11000大洋,首批支付2000大洋,后面六个月分批还清(每个月付1500大洋)。
这里面有个细节,长江出租车的首付款如此低,并不是刚刚的一番言辞说服,而是陈光良的信誉担保。
在陈光良的名片上,有两个名头,随便哪个名头拿出来,都是信誉的保证。
包括‘长江车行’,毕竟是一家中等车行,拥有465辆黄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