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成功的身份 (第2/3页)
报》销量突破十万份后,便已经不追求销量,而追求的是利润。因为报纸本身是亏损的,卖的越多,亏的越多;但广告费会有一个度,不是绝对的你销量越高,广告费越高(当然十万销量报纸的广告费,肯定比三万销量报纸的广告费用高得多)。
所以说,可能你销量三万份是赚钱的,但是你销量四万份就是不赚钱的,直到你销量五万份后,就能赚很多。
如今《东方日报》销量按照3万份算,每个月可以赚4000大洋,一年利润竟然有48000大洋。
当然,这是毛利!
“如果考虑到我们增加的投资成本,可能这个利润就不存在了!”
黄春荪点点头,说道:“是的,但至少可以是保证收支平衡。且一旦我们打开中原和北方的重要城市市场,利润依旧不错。”
这里面有个事情,《东方日报》如果在北平、天津、武汉等城市发行,并且总销量突破5万份,利润可能还是一年四五万。
很简单,其它城市可能只是能做到收支平衡,甚至稍微亏一点。
陈光良说道:“不管怎么说,只要有钱赚,就可以有钱拿去扩张。像《东方日报》这类报纸,最终的目标,我们可以定在五万份,并且能长期稳定在这个水平以上。”
十万份不敢想,毕竟这是《新闻报》和《申报》的专利,前者已经是国民政府的‘官报’,后面一个是专门骂国民政府的,显然都不是陈光良的目标。
黄春荪心中感叹了一句,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位是真不知道5万份的销量有多难。他们现在是28000都还不算稳定,能保住这个成绩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跟着陈光良做事,他学会最大的本事——那就是自信。
“北平、武汉那边已经打开局面,相信年后就能招募到我们自己的记者,届时我们在全国新闻上的短板就弥补上了!”
“嗯”
人一派过去,就联系其它报社,购入他们的本地消息,当然要一手的。
之后,再慢慢招募本地记者,发展本地的新闻采集。
最后,陈光良说了一句:“黄协理,我想让你担任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实际负责《东方日报》的具体经营。我这个总经理,毕竟只算是兼职,我生意很多的!”
黄春荪绝对是一个办报的高手,哪怕《商报》倒闭后,他也不缺门路。
此时的黄春荪,对陈光良也非常佩服,当即说道:“多谢陈经理的信任,我一定专心做好这件事。”
“好,晚一点我会在管理层大会提出来。”
黄春荪‘报之以琼瑶’的说道:“对了,陈经理还没有领取报社的薪酬,这是不合理的,毕竟你有真正参与经营当中,而且还是我们的首脑。下次会议上,我建议给你应该拿最高薪。”
股东参与分红,但如果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就应该有‘薪资’,粤省一带称之为‘袍金’。
陈光良很果断的说道:“我还是不拿薪资了,毕竟我是大股东,股权就有七成,没必要分成。不过,还是多谢黄协理的好意。”
黄协理一愣,没想到陈光良还拒绝了,很快便佩服的说道:“陈经理高风亮节!”
这话说得没错!
自从陈光良不缺钱后,他在所有企业都不领薪资了。
当然,合伙的企业也不多。
待黄春荪离开后,陈光良还在思考《东方日报》的事情。
这份报纸,如今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甚至一开始杜月笙就开始掺和进来,说是借钱,怕是想拉拢甚至插手。
洪雁宾算是杜月笙的得意门徒,但账毕竟是分开算的,所以杜月笙的那三万借款,恐怕是个烫手山芋。
好在,陈光良这个人不死板,有人送钱就接下来。
等《东方日报》的销量突破3万份,等东方报社在北边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