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42章 报社舆论

第142章 报社舆论

    第142章 报社舆论 (第1/3页)

    3月14日(星期四)的一期《东方日报》,在正刊中间显眼的位置,打出‘感恩读者回馈读者’的广告宣传:从3月21日(星期四)开始,凡是购入《东方日报》的报纸(带编号),将有几率得到一根大黄鱼金条,价值约400大洋,每日名额三位.

    当日消息一经传出,顿时整个沪市及周边的《东方日报》读者都人心躁动起来,并且带动着身边的亲朋好友。

    一时间,多少人期盼着那一天的到来,甚至当日的《东方日报》销量便已经开始暴涨。

    毕竟‘好赌’是人的天性,此举让很多平常看不上《东方日报》的文人,也在心中暗地里盘算一番。

    买买报纸而已,看谁的不是看呢!

    “陈经理,你找我?”

    记者汪春华来到总经理办公室,有些崇拜的看着陈光良这个‘恩师’。

    他报道的‘阮玲玉和张达民’系列新闻,受到很大的社会关注,他也因此获得奖金和公司地位。

    陈光良说道:“我想组建一个专门报道‘名人’、‘电影明星’只见的娱乐八卦的团队,并打算让你来负责!”

    汪春华高兴的说道:“谢谢陈经理的栽培,我一定好好做的!”

    陈光良思考了一下,补充说道:“报道别人的私生活,总归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这中间的尺度,你要把握好。”

    尺度?

    汪春华若有所思的说道:“好,我明白了!”

    不明白也得明白,反正就是事实报道呗,不报道假新闻就是;另外,不要去惹那些惹不起的人就行,例如杜月笙、黄金荣,甚至沪市的警备区司令、市长,以及政府和总司令等。

    大概是这样!

    陈光良又说道:“对了,名人要选择社会的女演员、名媛去报道,这样更有话题。例如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姻中,陆小曼平常的生活有多奢华,而徐志摩为了养家,不得不四处奔波赚钱,自己又如何省吃俭用。类似这样的话题,一定很热门!”

    这个都不用《东方日报》报道,前面就已经有杂志刊登了。

    在1927年12月17日上海小报《福尔摩斯》刊出了一篇文章《伍大姐按摩得腻友》,署名为“屁哲”。文章的署名摆明了此文的低级趣味,是篇影射名人的小黄文,讲述按摩医生洪祥甲和交际明星伍大姐的风流韵事。“伍大姐果然生得又娇小,又曼妙,出落得大人一般”影射陆小曼,伍大姐丈夫书生本色的“诗哲余心麻”自然指徐志摩,余心麻的前妻“弓叔衡的妹子”指的是张幼仪,叫洪祥甲的按摩家则是翁瑞午。

    翁瑞午是票友,是按摩医生,有了他的按摩,陆小曼“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小半天完全舒服”的身体总算能舒服片刻。他还让陆小曼吸上了鸦片,烟榻上两人相对吞云吐雾。

    汪春华当即领悟道:“好只是这种新闻容易惹上官司?”

    陈光良笑道:“只要你们是事实,撰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搞小黄文,剩下的由公司来解决。这中间的尺度,不是让你自己把握么!”

    “我明白了”

    可以做‘温和派’,但不能放弃这种受欢迎的新闻。

    面对《东方日报》的攻势,《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等沪市的本地报纸,终于坐不住了。

    《东方日报》创刊的时候,搞了一个‘免费赠送’,就将自己的销量提升至全国第三(后回落至全国第四)。

    要是这次《东方日报》再次成功,那就是稳居全国第三,并且直接会让《申报》、《新闻报》的读者大减。

    哪怕是现在,《申报》和《新闻报》的销量都各自减少大几千份。

    一时间,这些本地报纸开始发表各种攻击的言论:

    《申报》:某报的总经理出身社会底层,仅读过几年私塾,如今办起报纸则内容充满了低俗。如今又采取‘抽奖’的方式,无疑是一种赌博方式。

    此新闻虽然没有明说,但却暗讽陈光良出身市井,又是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