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50章 开门红

第150章 开门红

    第150章 开门红 (第2/3页)

的生产工艺”

    新闻和广告,都是今天刊登的。

    而也是从今天开始,维他奶准备先攻略沪市的500家餐饮门店,当然路边摊不在此列。

    因为‘维他奶’现在的定价和包装,就算中档消费品,普通收入者是消费不起的(月薪50以下的)。

    蔡建卿来了兴趣,说道:“还真是灌装饮料,味道怎么样?”

    何文清连忙拿出一瓶,开了之后邀请蔡建卿品尝。

    蔡建卿也不客气,倒不是说他对一个推销人员如此信任什么的,而是‘维他奶’给他的印象实在‘很好’。

    广告中的‘维他奶,中国人自己的牛奶’,仅这一点就会引起人的注意。

    “味道还不错,放了糖,没有豆浆的那种生味。你们确定没有问题,这喝出问题来,可不得了?”

    “老板放心,我们产品都已经生产出很久,每一批我们都自己尝试过。这个豆奶有保质期,十五天内喝了都不会有问题,我们推销员会定期来店补货、查看保质期,卖不出去都是我们公司承担。”

    “行,那就放几箱!”

    何文清立即从外面的三轮车,搬进两箱48瓶进来。

    接着又是希望在店内张贴海报,毕竟这是营销的手段。

    ‘维他奶,中国人自己的牛奶’

    ‘维他奶,不止是汽水那么简单’

    两句都是‘维他奶’的海报广告词,当然更大的广告,自然是在报纸上大肆宣传。

    ‘维他奶’在5月4日这一天,正式登录沪市的各大餐馆和娱乐场所,采取的是销售员登门推销。

    为此他们已经培训出五十名推销员,将以网格形式的逐条街道进行推销,主要是存放在各大餐馆里,先使用再结算。

    也是在这一天,《东方日报》正刊的醒目位置,也堪称了关于‘维他奶’的新闻。

    新闻中详细解说了‘维他奶’诞生的过程:陈光良先生发现外国人长得高大强壮,而中国人羸弱多病,故从中分析得出外国人享有牛奶、牛肉较多,故体质更好.陈光良先生旨在为中国人的普通家庭提供一种经济实惠且富含蛋白质的饮品,作为价格较高的牛奶的替代品。由于大豆被誉为‘中国之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价格适中,陈光良先生认为由大豆制成的豆奶可以成为牛奶的良好替代品,于是推出了维他奶。

    新闻鼓吹了大豆的营养价值,也大肆介绍了‘维他奶’的优点——营养高、口感好。还有将‘维他奶’的工厂拍摄出来,这就是实力的保证。

    这事本来就算是新闻,自然不算是打广告,所以是免费的。

    不过‘维他奶’已经和《东方日报》展开长期合作,以后自然就是广告大户了!

    “第二批推销员培训得如何了?”陈光良看着正在生产的设备,空气都散着一些甜味和奶味,十分的迷人。

    副总经理陈世源在一旁汇报情况:“再过一周时间,他们就可以派出去往住宅区里面推销。”

    这个年代人工便宜,推销员又是拿提成,所以哪怕是养着100个推销员,成本也不算高。

    ‘维他奶’采取这种直营的方式,能最快速度的建立起‘市场’,因为将沪市的饭店、中高档住宅区一网打尽后,便是建立起最正确的市场。

    陈光良似乎记得,前世的维他奶一开始的销量很差,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采取高温杀菌,所以保质期是一天时间;同时包装也不是瓶装,不能确定饭店这个最大的小费群体。

    所以如今的‘维他奶’,至少也是相当于前世香港‘维他奶’在五十年代的产品、销售水平。更重要的是,这个年代的上海消费能力,是高于五十年代香港的。

    陈光良说道:“只要建立这两个方向的销售渠道,那我们就只需要关注产品即可。市场逐步走上正轨,才是最大的检验标准。”“是,我们每天都会记录销售的情况!”

    产品、渠道、广告,陈光良都觉得他做到了最好,不需要维他奶去‘试错’,理论上讲市场会逐步走上正轨。

    就好比可口可乐来华一年,迟迟不能销售起来。结果陈光良提前给它改个中文名‘可口可樂’,再让美女明星拍摄画报广告,取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