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公开 (第1/3页)
刘念礼来到一家制作炉子的作坊,他叫属下拿出一个‘蜂窝煤’炉子。
他用掌握主动的语气说道:“高老板,我们想定做这样的炉子,先做500个,你们多久时间交货?”
作坊老板高建清一眼就认出这个炉子,连忙摇头说道:“小刘老板,别说五百个了,就是一个,我们怕是也不能替你们做了!”
刘念礼一愣,随即嘲笑起来道:“这就奇怪了,天下的商人还有生意不做,将客户往门外赶的道理。再说,我们中华煤球厂可是沪市的龙头企业,你们就这样把生意退走?”
一直以来,中华煤球厂垄断着沪市居民家中的煤球供应,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作为这样的垄断企业,今天居然遭遇冷遇,这让刘念礼不理解了!
高建清并没有在意刘念礼的态度,毕竟他们只是小作坊,惹不起大老板。
他只是抱歉的说道:“我们已经和捷瑞煤球厂签署了合同,类似这样的煤球炉,三个月内不能替别人生产。”
刘念礼失声道:“你们怎么会签这样的不公平合同?”
高建强说道:“样品是他们拿来的,再加上订单很大,我们想都没有想就同意了,毕竟这种炉子除了他们要,我们也不知道谁还会订造。不仅是我们这个作坊,沪市及周边的同业都是如此,大家现在是开足马力为捷瑞煤球生产。”
刘念礼顿时心中慌了起来!
没有煤炉,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推销出‘蜂窝煤’,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连捷瑞煤球厂都是将‘煤球炉和火剪’打包给用户使用,虽然只是免费使用三个月时间,但三个月后,用户一定会买下这个煤球炉的。
刘念礼又问了几家作坊,得出差不多的结论。
他连忙回去禀告自己的父亲。
“父亲,现在怎么办?”
刘鸿生先是皱眉,随即说道:“还能怎么办,沪市不行就去周边城市定做,无非就是多点运费而已。谢蘅窗和陈光良妄想以这种方式推迟我们的进度,也仅此而已,我们迟早都能挽回市场。”
最多也就是多花个半个月一个月的时间,他就不信捷瑞煤球厂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垄断整个沪市的市场。
5月下旬。
在长江地产的写字楼里,陈光良正在和‘杜彦泰营造厂’厂主杜彦耿签署建筑合同。
长江地产斥资50万大洋,将在霞飞路一带的占地20亩的五幅地皮上,修建一批高档住宅洋房(52幢3层楼)。
这批住宅不管是造价上,还是外观上面,整体还比‘新城花园’高档一些,所以造价稍高,不过‘新城花园’有‘大型社区’概念的加成。
将自己的大名签署在建筑合同上,陈光良伸出右手,并说道:“杜厂主,合作愉快!”
这已经是他合作的第四家建筑企业!
长江地产最近两年时间,一共是四五百万的建筑资金,差不多占沪市1.5~2%的总建筑资金。
杜彦耿连忙伸出手,回应道:“多谢陈先生的信任”
陈光良客气的说道:“你可是上海滩知名建筑营造师,我们当然非常相信。而且你虽然在建筑商里算比较年轻的,但已经拥有建造高层写字楼的经验,以后说不定还得继续找你合作。”
杜彦耿顿时感觉陈光良虽然年轻,但言语谈吐都非常的低调谦虚,让人很是觉得有魅力。
随即他说道:“长江地产投资的香格里拉饭店,在沪市高层建筑上,也是赫赫有名。一旦建成,也将是沪市的地标性建筑。”
随即,两人很是‘志同道合’的聊起来,合同剩下的事情则是双方手下在沟通。
“杜厂主,上海的土质属于‘软土’性质,建造高楼颇为有难度,你们建筑师有着什么样的高招?”
杜彦耿少做思考便说道:“1928年才获得专利的Union Baustahl 52型钢,引进这种建造材料,当能解决上海土地松软不适应高层建筑的问题。”
目前沪市最高的楼房,也才十一层(华懋饭店),都还算不上真正的高层建筑。
陈光良当即说道:“这么说,以现在沪市的建筑水平,建造二十层高楼也不是问题了?”
杜彦耿点点头,说道:“没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当前我们本土营造厂,已经具备修建这种类型的高层建筑。这些年来,现代化工业的引进带来了新型的建造体系,大跨、高层、钢结构等出现在上海建筑的构造中,我们本土营造厂也是充分吸纳外籍技术人员,建筑水准已经取代外国营造厂。”
说完,脸上有着一种自豪。
早年的沪市,很多地标性的建筑都是由外籍设计师、外籍营造厂来建设,如今本土人才纷纷留学过来,确实已经到了可以取代外籍营造厂的时候。
而本土建筑设计师和外籍建筑设计师,应该是各有千秋,而且一般外籍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地标性建筑更多,例如著名的‘邬达克’。
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