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民族自尊心 (第3/3页)
及杭嘉湖,面粉主要是苏南、苏北沿江及杭嘉湖,豆饼主要是苏南及杭嘉湖,部分远销福建。估计流入、流出量约在2000万斤左右,流入1000多万斤,流出七八百万斤。
但常州的大豆,主要是安徽那边流入的,而且品质也不如东北的大豆。
此时东边的大豆,占全球的80%产品,大量出口欧美等国家。甚至,前世南鲸政府还用东北的大豆,向日本换了一艘驱逐舰,这艘驱逐舰后来还消灭了日本九架飞机。
不仅仅如此,美国数次派专家造访东北,引进大豆的品种,奠基了五十年代后的‘大豆霸主’地位。
后世美国的大豆占据世界霸主地位,谁能想到是从东北引进的品种呢!
在1937年以前,东北的大豆可能会流出来,但1937年后,东北的大豆便成了日本的战略物资。
在这个时代,大豆的主要作用是‘豆油’、‘豆饼’。
另外,后来日本还将大豆作为战争物资,以大豆为原料,研发出了炸药、军用涂料、人造纤维、飞机合板等化工产品。
陈光良随后说道:“可以考虑在沪南、常州建立粮仓,为以后储备大豆做准备。经济萧条导致日本军国主义日益猖狂,可能一两年就会侵略东北,我们早做准备也是可以的。”
陈世源点点头,说道:“如果保管适当,大豆可以储备1年至2年时间,我们也可以趁机染指‘豆市’,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老板给他们管理层很大的权利,同时也给他们很大的后盾,让他们可以有更大的发挥。
这时候,吴广生也说道:“我们的豆奶粉,完全可以作为军用物资,若是打开这个销路,那我们的销售能更上一层楼。”
陈光良也想到这一步,毕竟国军的生活物资,特别是嫡系部队,一定是喝得起的。
而他们‘维他奶’一直是打着‘中国人自己的牛奶’,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沪市及周边的城市。
“这个方案可行,晚点你们市场部要多努力!”
市场部经理王统照,立即说道:“好的”
今天在这里的,个个都是‘精英’,是食品饮料领域的精英,陈光良特地拉着大家一起考察和开会。
他更多的工作,依旧是做‘统帅’。
一行人考察完这座差不多有6000平米工厂(占地15亩),随后便来到会议室。
说实话,这个时候建厂,而且还是建在华界的沪南,陈光良很担心被日本飞机轰炸。
特别是,陈光良已经是有‘反日份子’苗头,‘一二八时’会不会特意被针对,轰炸他的工厂?
但工厂建在租界,成本会很大,所以现在也只能如此,大不了到时候提前拆卸一些关键设备,转移一下。
坐下来后,陈光良当着八九个高层说道:“维他奶现在有两个方向,第一个当然是扩大销售,除沪市及周边城市以外的地方,我们采取用豆奶粉打入市场,降低开厂的风险;第二个则是降低成本和多元化的发展。”
为什么不在北方开工厂?
很简单,现在华夏依旧是军阀满地走的时代,除沪市以外的地方,根本不适合开工厂。本身全国60%的商业和工厂,都在沪市,这就是证明。
陈世源询问道:“何为多元化发展?”
陈光良当即说道:“你刚才的话也算提醒了我,白糖是外国人垄断着我们的市场!”
陈世源见老板停顿,补充道:“而且据统计,一年赚了我们近亿白银,占国家岁收12%左右。”“啪”陈光良突然拍了一下桌子,说道:“可恶,居然如此严重,我们错失多少机会啊!”
众人也是露出愤愤不平的表情。
这个时代,中国人虽然穷,却很有骨气。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冰淇淋’产业,也是‘民族实业’争取的对象,有人说‘美人牌’每天在上海及周边城市卖出3000根,便是400多大洋,一年便被外国人赚走十几万,便有民族企业家争夺这个市场,例如冠生园等。
陈世源说道:“白糖产业之所以如此,第一是原材料,第二是设备。据说西方的榨糖设备利用率高达95%,故他们输入中国的成本,大大低于我们土塘的成本。再加上西方的糖业的打压,所以1924年上海投资了一家制糖厂,两年便破产了!”
陈光良说道:“嗯,这个事情我知道了,我自有办法。你们暂且不需要关注,专心做眼下的事情。”
他突然想到一些办法,也激发起一个实业家的好胜心。
“好的”
大家很是激情起来,毕竟他们不觉得老板是在说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