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202章 粤省考察

第202章 粤省考察

    第202章 粤省考察 (第2/3页)

 方椒伯的事业做的并不大,甚至说没有什么太大的事业,但他却有着很丰富的组织经验和社会名望。

    他讲道:“我们这次去粤省考察,孔祥熙那边也听到风声,到时候说不定要插一手也不一定。”

    当年‘国民制糖厂破产后’,孔祥熙便以150万大洋强硬捡漏,随后又将这批机器作为资本,和南鲸政府进行合作,组建了一个官商制糖企业。

    陈光良坦然道:“这次投资是往陈济棠的地盘,孔祥熙他未必敢入股;就算他敢,也不会贪多。”

    方椒伯有些奇怪,陈光良明明很年轻,但做事总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殊不知,陈光良也是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他已经将事业‘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故心境是很开朗的。

    比如这一次的投资,他的初衷是——解决国家的制糖产业问题,其次才是赚一点钱。

    “这倒是”

    聊了一阵,方椒伯技痒,拿出麻将出来,欲打发时间。

    陈光良让周兴高替自己打,自己则看起书来,这叫拒绝非必要的应酬。

    差不多是48小时的旅程(包括准备时间),这让陈光良习惯两三小时国内达的人来说,还是很漫长的。

    好在,有书看,这让他适应下来。

    一行人终于抵达粤省口岸,抵达时,粤省的建设厅长邓彦华亲自带人前来迎接,以示重视。

    “终于盼到你们来了!”邓彦华热情的伸出手,说道。

    最近,粤省方面因为制糖产业而激情澎湃,毕竟这可是粤省经济建设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

    陈光良伸出手回应道:“不敢当如此重视,邓厅长客气了!”

    “哈哈”邓彦华爽朗的说道:“陈先生一篇文章,让我们粤省的人激动数月,当然值得我们的重视。倘若制糖产业能成,那陈先生也是我们粤人的恩人。”

    不愧是是军人,说话没有太多的弯弯道道。

    “折煞我等,折煞我等,粤省人杰地灵,就算我不提出,总会有人提出。”

    随后,众人乘坐汽车前往粤省·政府,那里已经有陈铭枢准备接待他们一行。

    此行陈光良等人,代表的是‘江浙财团’,以及‘制糖产业的发起人’,故受到重视自然理所当然。

    透过汽车,粤省这边的风土人情初露在陈光良眼帘——广式的骑楼,很有特色;珠江这个粤省的母亲河,异常繁忙;粤人非常开明,又非常传统。

    抵达省府时,陈铭枢已经设宴请大家,席间也有陈济棠出席,还有很多当年同盟会的大佬。

    已经是相当高的规格了!

    当然,这种场合说话就得注意了。

    席间,陈铭枢说道:“陈先生,你看我们都姓陈,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次你们从沪市远道而来,既是投资,也是解决我们粤省经济的良药。”

    陈光良随即说道:“陈主席、陈总指挥,此次我们来粤,考察最重要,之后我会写一份报告给粤省建设厅,其余事情则以粤省方面为主。”

    明眼人都看出,陈光良在和陈铭枢说话时,总会带着陈济棠,说明是把军政看着同等重要。

    陈铭枢也有些苦恼,按理来说,他也有十九路军,只不过现在被派出去了。最近他疯狂的招兵买马,以省府名义招募了8000的新兵,似乎依旧处于弱势。

    整个宴会,陈光良等人只谈经济,不谈政治,众人也算领教了陈光良的滑头。

    方椒伯倒是会谈一些社会方面的问题,但陈光良则选择闭嘴。

    从第二天开始,陈光良便开始正式工作,主要是考察工厂的选址、粤省的甘蔗种植、港口等方方面面。

    工厂选址,肯定是选择在河边,届时由工厂直接和农户签署收购合同,将甘蔗用船拉到工厂的码头,直接就可以榨汁。这一步要考虑交通的方便些,以及要拒绝‘中间商’掺和,让农户更多的获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甘蔗方面,见识过后世的甘蔗,陈光良一眼就看出粤省现在的甘蔗,茎小汁淡,含糖分不高,纤维又较脆弱,不易抗风,不适合用于榨糖。所以,必须从海外引进人才,专门从事甘蔗品种的引进。

    这一日,陈光良结束考察后,以在粤省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