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202章 粤省考察

第202章 粤省考察

    第202章 粤省考察 (第3/3页)

逛为由,打发走陪同人员。

    而他则带着方椒伯,拜访了‘南天王’陈济棠。

    “陈先生、方先生,快快请坐,你们远道而来,可是尊客。”陈济棠早已经知道陈光良的心意,带着夫人莫秀英、参谋陈伟仪亲自迎接。

    陈光良坐下后,拿出一份草稿,递给陈济棠,说道:“大帅,这是最近几日的心得,特意拿来给你。听说令尊以前是秀才,我想你肯定也是一名儒帅,不如先指点指点。”

    就差明说了,你不开口,我们不敢投资。

    陈济棠立即非常受用,接过草稿,嘴里还说道:“陈先生你这是过奖我了,我大老粗一个,哪里懂什么经济。不过呢,我毕竟是粤人,肯定有点本地优势。”

    说完,他便认真阅读起来。

    “咦,我们粤省的甘蔗,真有这么差?”

    “非常差,糖厂盈利最大的关键,便是甘蔗的品种,这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陈济棠点点头,说道:“这个道理我也懂这个方案比较好,由我们广东建设厅出面,邀请东南亚的农学专家,专门去选品种。这里,我也要补一条,只要投资敲定,那肯定就是需要很多的甘蔗,我们粤省这边会在全省划出糖蔗营造区,彻底解决原材料的问题。”

    陈光良当然也想到了,只不过这事得政府出面,所以他故意先漏掉,让陈济棠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帅这个建议,我马上加上去,到时候做成完成方案给建设厅。”

    陈济棠高兴的说道:“好。对了,这个让农户改种可是件大事,得有保障才行,你们投资还没有敲定吧?”

    陈光良随即说道:“肯定是敲定投资后,再和农户直接签署种植合同,不要中间商。当然,粤省的建设厅、岭南农院这些作为技术指导,说到底,这些事情是以粤省方面为主。”

    陈济棠点点头,随即又说道:“六家日产千吨的工厂,这可是大手笔啊!”

    说完,饶有兴趣的看着陈光良和方椒伯。

    陈光良直接说道:“我们只管投资第一家工厂,先给粤省方面做个榜样。抛出六个工厂的方案,不过是让机械设备生产商竞争,条件好的才获得我们的合作。”

    “你这么肯定人家会压低价格和提高条件?”

    “这是自然,世界经济大萧条,很多糖厂就会停止扩建,甚至建好也会停产。只要我们关税再设置障碍,那便是我们最大的机会。”

    “好好,听君一席话,我方知这制糖产业的机会!”

    随后,陈济棠设宴,大家相谈甚欢。

    此时的陈济棠心情很不错,这些江浙财团虽然抛出六家工厂方案,但说只管先投资一家打打样。那么剩下的五家工厂,自然就由粤方来决定。

    如果他能挤走陈铭枢,这些糖厂还不就是他的军费了!

    一周后,陈光良的考察便已经结束,并当即写成了《广·东糖业意见书》送到建设厅、省府、陈济棠各一份。

    意见书的主要内容有:

    广东的气候、土壤都很适合于发展蔗糖工业,只要改种高产的印尼蔗种,改用新式机器制糖,将会是“投资少,利润多,收利快”的产业。

    可制定六家日产千吨的制糖工厂计划,分批进行,占领机械设备引进的谈判主动地位。

    临走时,将原‘国民制糖厂’的技术团队留在粤省,准备就工厂筹建的事情,先成立项目部。

    也就说是,今年可能第一家工厂的方案就会落实,陈光良等人回沪后,也打算正式‘招股’筹集资金。

    时不待人!

    第一家工厂,如果能在两年之内投入生产,那么时机将是最好的。

    陈光良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粤省,而是去了‘广州湾(湛江)’考察了一番港口,这里他准备建立航运办事处。

    待考察两天后,再回到粤府,乘坐轮船回沪。

    此行,他尽量不要节外生枝,毕竟他第一次离沪,心中也有些惦记沪市的家业。

    难得的是,方椒伯一直陪同他考察,一路上两人倒是有不少话题。

    方椒伯毕竟是成立很早的人物,陈光良对一二十年代的事情也很感兴趣,听到关键的地方,甚至会记录下来,有机会还会整列成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