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 (第2/3页)
徒劳比划了下,三十年后网友大概都知道,有段时间很热炒过的国之重器,在南海种岛的那玩意儿,在这里挖沙,可以吸出来堆到别的地方,疏浚填海一举两得。
老亨就觉得自己精准抓到了小狐狸的尾巴,乐得击掌大笑:“我就说你个家伙有想法,行吧,我们一起注册这个填海公司,在鹏圳填出来的面积就是我们公司的,对不对?”
让卫东立刻发现自己又碰到红线了:“哎哎哎,内地不能这么算,地块是国家的,充其量我们可以换得一些其他建筑面积,我帮你在西区那一带换些地块建住宅小区,我现在有点顾头不顾尾了,全力修厂房,实在是腾不出足够能力修住宅区,你来。”
他肯定提前了港商到内地建房的时间轴。
而且让卫东的心思很简单,不愿港商建太多住宅楼盘把房价拉起来,甭管以后怎么样,在自己还能影响的时候尽量压住。
所以都是帮港商张罗建商业大厦、写字楼、酒店,商住楼也仅限于类似国际社区那种对外公寓。
江州、沪海、平京各地这会儿找港商,其实也更多是想学习他们的房地产道路,结果发现让卫东和池世明的组合已经学会,还不吝于到处教,就不太感兴趣跟港商做生意,白捐钱最欢迎。
起码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呈现出这样的态势。
现在封装厂、晶圆厂、声卡厂等等等,以及让卫东和老方谈到要搞这些体育品牌到西区工业园建厂,那就需要大量住宅楼,哪怕打工人买不起住宅楼,也有大量的中高层和白领需求。
住的地方都没,怎么建厂。
所以老亨一拍即合:“跟你做事就是爽利!”
然后两条老狐狸就开始现场溜达琢磨,怎么利用这个约一公里长的码头边细长地块改造成带体育馆的建筑群。
初步思路是像块手表带那样,中心圆团做个漂亮精美的体育馆,以此为核心朝两头拓展成一栋栋高楼。
其实这会儿的HK,能买到的体育品牌都说不上很多,也就阿迪达斯、美津浓、茵宝等寥寥几个大牌,耐克都还没发展壮大。
但实际上欧美各地有很多各种品牌,尤其是这年代大多是一个体育项目一堆盘踞的品牌,远不到后来阿迪达斯、耐克这两大家横跨全门类的巨头规模。
所以让卫东再抛出自己后手:“等这些体育品牌尝到在HK销售的甜头,我来吸引他们去内地建厂代工生产,然后朝着全世界卖……”
老亨又开心得击掌叫好:“那不就得在HK设立各种办事处,我们的商业大厦写字间就不愁租了!”
对吧,港商大佬关心的就到这个地步。
让卫东这会儿也只比他关心得高一点点,只要能引进代工厂,盘活集装箱厂和码头的生意就阿弥陀佛。
所以这是个涉及到未来大概有十多栋楼,其中半数三五十层高层建筑,半数十来层商业中心的超级海滨体育城规划。
起码十来年的投资计划!
现在让卫东保持吸引人流量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