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372章 虚实相接

第372章 虚实相接

    第372章 虚实相接 (第1/3页)

    一番调试之后,这一台以整颗矮行星为身体的引力望远镜真正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厚度达到80公里的外壳,将这宇宙之中绝大部分的辐射全部挡在了外面,唯有中微子、理论预测之中的引力子等少数穿透力极强的粒子才能穿透进来。

    它就像是一张大网一般,此刻已经静静张开,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在开始进入运行的第一天,李青松便观测到了高达1000万例粒子撞击事件。

    但经过李青松的验证之后,确认了这1000万例粒子撞击事件之中的99.9%都是中微子撞击事件,剩下0.1%是其余干扰粒子,引力子撞击事件则一个都没有。

    “没关系。按照预期收益来计算,就算以这台引力望远镜的性能,也要平均一年时间才有一次引力子撞击事件,慢慢等就是了。”

    抽调了一部分克隆体和智慧生命科学家维持着它的运行,李青松的注意力则放到了另一个方面。

    气态巨行星内部湍震探测任务。

    此刻,用于执行此次探测的总计100万艘特制科考飞船已经生产完成。

    这些飞船采取了特殊的加固外壳,足以承受2000万倍标准大气压的压力,并且承受三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这种性能,已经完全足以让它们进入恒星大气层,甚至于进入恒星的等离子海洋之中了。

    就比如太阳,其表面温度也才5500摄氏度左右,完全在这些科考船的承受范围之内。

    当然,它们只是科考船,内部采取了特殊构造才能有这些性能。而战舰很显然是不可能这样造的。

    短时间内,在恒星表面进行星际战争对于李青松来说仍旧是一种奢望。

    这些特制飞船如同一艘艘潜艇般闯进了那颗气态巨行星的大气层,然后迅速下坠。

    5000公里,1万公里,1.5万,2万,2.5万……

    一直下沉到2.8万公里的深处才停止下潜。

    这颗气态巨行星的质量比木星更大,但体积和木星差不多。它的半径也才仅有3.5万公里而已,此刻这个下潜深度完全可以说是已经接近了核心部位。

    此刻呈现在李青松面前的是一幕奇特的景象。

    这一刻,李青松像是又回到了被毁灭者文明使用未知手段截杀的时刻。

    环绕在这些科考飞船周边的,是极为纯净的亮蓝色物质。它们充斥了所有的空间,所有的方向,没有一丝遗漏。

    那是因为巨大的压力和极高的温度所导致的物体自身的辐射。

    因为颜色太过纯净的缘故,李青松甚至无法用肉眼看到它们的运动。

    但科考船自身不间断的晃动却表明,这些物质并不平静。

    在自身磁场、内部对流的影响之下,它们就像是洋流一般在时刻涌动着、流动着。因为其极高的密度和巨大的力道,导致就算采取了最为先进的稳定系统,这些科考船仍旧在不受控制的时刻晃动。

    此刻,切换到位于这些科考船内部的克隆体身上,李青松感觉自己如同置身于一片蔚蓝大海中一样,一切都那么静谧美好。

    可是李青松知道,这静谧美好的一幕只是表象。那无穷无尽的凶险就隐藏在这一层表象内部。

    因为那些物质并不是海水,它们是液态的金属氢。

    它们的密度甚至有普通物质的数百倍。一旦将它们取到外界,失去了星球引力的束缚,它们便会怦然爆炸,释放出比TNT炸药高出至少十倍的能量。

    这是一片“炸药”的海洋。而李青松的科考船们便在这一片海洋之中遨游。

    有时候,这些科考船游着游着,便忽然间消失不见,就像是凭空失踪了一样。

    就像是真正的海洋一样,这里的“水文”条件也极端复杂。内部的磁场变化,某些宏观层面的对流现象,等等等等,都会导致某些不可预测的压力与温度、辐射变化,进而瞬间突破李青松费尽周折才造出来的防护系统,在一瞬间将科考船摧毁。

    被摧毁之后,构成科考船的材料会在一瞬间之中被电离,融入到这一片炸弹海洋之中。

    整个过程极为迅速,悄无声息之间就会完成这一切变化,甚至都来不及反应。

    而完成同化之后,这一片海洋却仍旧维持着原本的静谧与美好,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甚至于,就算“水文”条件没有任何变化,这些科考船也随时有可能因为内部故障而瞬间被毁。

    在完成了投放的第一天,这100万艘科考船就毁掉了足足12万艘。剩下的88万艘预计也会在接下来一个月时间内彻底报销。

    幸好李青松对此早有准备。

    他的无数座工厂时时刻刻都在轰鸣之中,时时刻刻都在生产巨量的特制科考船,然后不顾价值,不顾收益,只顾着一股脑的将它们扔到那颗气态巨行星之中,维持着足够的观测密度。

    毕竟那种湍震现象极为微弱,且据计算极为稀少,必须要维持足够的观测密度才有希望观测到。

    此刻,在数量高达千万的细分领域和应用层面的研究项目之外,这两个涉及到最根本、最基础物理学定律的试验计划已经全面开始了运转。

    两张大网已经彻底张开。能否捕捉到引力子这头神秘莫测的猎物,就看接下来一段时间了。

    时间悄然流逝着,转眼间便是一年时间过去。

    截止到现在,李青松投入到气态巨行星的特制科考船数量已经突破了千万艘。引力望远镜那里,探测到的撞击事件总数量也达到了40亿次。

    但……很遗憾。这千万艘科考船没有探测到一例湍震现象。那40亿次粒子撞击事件中,也没有一粒引力子撞击事件。

    这一结果引起了李青松与一众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

    事情的发展不应该是这样的。按照之前理论计算,就算此刻己方仍未直接探测到引力子,至少也应该探测到了一些疑似事件,或者检测到了一些间接效应才对。

    实在不应该像是现在这样一无所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