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肖冰的尸检结果(日万15天) (第1/3页)
陈耕耘上楼的时候,看见了周奕。
笑呵呵地主动迎上来和周奕握手:“周奕同志,辛苦你们了啊。”
梁卫和倪建荣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梁卫的眼神恢复了往日的淡泊,全然没有刚才打电话时的冷峻。
周奕这才意识到,这位省厅总队专门负责重案大案的专家,平时和善的模样都是伪装。
藏锋于鞘。
“陈院长,辛苦辛苦,还麻烦你亲自跑一趟。”梁卫上前热情地和对方握手。
“应该的应该的,配合你们的工作在所不辞嘛。”陈耕耘看看四周问道,“刘副校长呢?结束了?”
“结束了,刚走。”梁卫笑呵呵地说,“咱们相谈甚欢。”
“刘副校长这是在给全校师生做表率呢,那我也不能落后啊,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看着陈耕耘笑面虎的样子,周奕突然意识到了,这不单单只是他的伪装而已。
专案组扩大调查范围这件事,等于是让陈耕耘确认了,樊天佑已经成功躲过了专案组的调查。
否则也没有扩大范围的必要。
所以他才会这么一副通情达理的样子。
樊天佑确实是成功过了专案组的关,但可没有过他周奕这关。
老家伙,你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而且陈耕耘的反应,对周奕来说是非常利好的。
因为他不久前刚刺激过樊天佑,如果樊天佑马上就找陈耕耘说这件事,并商量对策的话,那现在陈耕耘就不是这副礼贤下士的样子了。
樊天佑还没说,那吴队就可能会有发现。
“辛苦陈院长了,来,请进。”梁卫做了个请的动作。
倪建荣领着陈耕耘进了办公室。
梁卫突然塞给周奕一张纸,然后也进了屋,关上了门。
周奕低头,打开手里的纸条一看,是写有梁卫签名的批条,允许他查阅校领导档案资料的。
周奕心头一喜,梁支队这是把刘保国和陈耕耘的线索交给自己查的意思啊。
他赶紧招呼陈严去内勤组,找到王主任,把梁卫给的条交给他。
见了批条,王主任才掏出钥匙打开了一个保险柜,里面都是昨晚从学校那边搬来的资料。
“要找谁的?”
周奕回答:“刘保国,陈耕耘。”
王主任低头在保险柜里开始翻找,一边找一边说:“这些位可都是领导啊,最低都是副处级的,只能在这儿看啊,不能拿走,不能复印。”
王主任找出两份档案袋递给周奕说:“可不是我不让,是人学校的要求,说校领导的资料都是机密,如果外泄要追究我们的责任。”
陈严不解地问:“我们公安机关依法办案,还得受他们制约啊?”
王主任拍拍陈严的肩膀,笑着说:“小陈,没听说过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谢谢王主任。”周奕立刻打开两份档案袋。
这时兜里的电话响了,周奕拿起来一看,是安远打来的。
他把资料递给陈严,让他先看,因为王主任说了资料不能出这间办公室。
所以他跑到了外面去接电话。
“周警官,我是夏宇。”电话那头夏宇说道。
“夏警官,有消息了?”
“嗯,我们联系了冯强,他亲口承认了自己是徐柳的表哥,他说徐柳考上大学的时候,他还托他妈给了徐柳三百块钱。他们兄妹之间关系还挺好的,但他说自从自己出去打工后,就只有逢年过节能见面了。”
果然没错!
“那冯强最后一次联系徐柳是什么时候?”周奕忙问。
“具体时间冯强记不清了,他只记得是三月底的时候,当时他还在安远给郑光明开车,电话是打到公司给他配的手机上的。”
“徐柳在电话里说了什么?”
“好像说她下半年就要出国留学了,还说是学校安排的。”
下半年要出国留学?还是学校安排?
夏宇问道:“不知道这个信息对你们有用吗?”
“当然,至关重要,辛苦夏警官了。”
一听自己能帮到周奕,夏宇由衷地感到高兴,“要是还有什么要我们帮忙的,你随时找我。”
挂上电话,周奕脑子里飞速思考着这条信息的因果。
首先信息应该不可能是假的,因为按照冯强的意思,他应该是亲戚里唯一一个徐柳愿意说说话,聊聊心事的人。
徐柳特意打电话给他说这件事,就说明,她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地方。
也就是说,她应该刚得到确认不久。
她还说是学校安排的,那就是公费留学了。
下半年,指的应该是大二吧。
大二就能被安排公费留学?这得是非常出色的同学了吧。
可徐柳的各科成绩都很一般啊。
而且,经过了这么多的调查,如果徐柳真的被学校选中安排明年出国留学,专案组早就应该知道了。
可是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说明出国留学这件事不是公开的。
既然不公开,可徐柳又急于和表哥分享,那就说明,有人向她做出了送她出国留学的承诺,而且这个承诺的人手里有权力,说出这话可以让徐柳完全相信。
学校的清洁工大爷说可以送她公费留学,换了谁都不可能相信。
周奕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刚才大发雷霆的那位刘保国。
他是副校长,如果他的分管范围里刚好覆盖这块业务的话,那他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
再加上那通电话,难道徐柳的金主真的是他?
可他刚才大发雷霆的样子属实和他这个段位的人不符啊。
他想糊弄过去,应该说自己拨错了,呼叫之后才反应过来。
而且周奕还想起了一个人,樊天佑。
樊天佑一个大山里出来的孩子,自费留学是肯定不可能的。
九十年代自费留学就是天价,普通人砸锅卖铁都供不起,得是钱红星这样的家庭才有这个实力。
所以摆在他面前的应该只有公费出国这一条路可走。
难道也是刘保国安排的?
可樊天佑跟刘保国没发现有什么关系啊。
周奕回到办公室,对陈严说了这条线索,顺便请教下大学里如果出国的话,会是个怎样的流程。
毕竟他就读的省警高可没有这样的安排。
“公派留学啊,公安类院校,这种情况很少的,不光是你们学校没有,就算公安大学也不多,因为专业特殊性嘛。”陈严说。
周奕点点头,确实,毕竟公安类院校毕业以后都是要进入公安系统工作的,出国也没这必要,何况搞不好还会被境外势力策反成间谍。
周奕记得上一世后来就看过一个新闻,就是讲一个学者出国求学,后来被外部势力策反成了间谍,回国后为敌对势力提供情报,最后导致我国不少机密研究资料外泄。
“一般大学,应该是国际交流更多。”陈严说。
“国际交流?”
“对,也叫交换生。就是跟国外的大学定向换人,这种是最常见的,一般就是半年到一年,最长也不会超过两年。而且交换生虽然可以免学费,但签证护照、往返机票、住宿和生活费还是要自理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去得了的。”
陈严继续补充道:“如果是经国家审核通过的公派留学项目,则是会有定期补助的,差不多能覆盖基本的住宿交通和生活成本。不过外国物价太高,还是会有不小的负担。”
这种问题还得是陈严这样的高材生才清楚。
周奕问:“那公派留学一般是谁来管理?”
“最终审核是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到学校层面的话,一般归口会在负责学生管理的部门,然后各个学院的院长有权力申报自己学院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名额。”
“院长?”周奕立刻想到了陈耕耘,“院长有权力跨学院申报吗?”
“应该不能吧。”
“严哥,把刘保国的资料给我。”
陈严闻言,把已经从档案袋里拿出来的资料递了过去。
目前只有户籍资料和履历资料,还没有调查记录,因为梁卫那边才刚刚开始。
户籍资料很简单,履历资料就很复杂了,厚厚一摞,周奕翻了翻,基本上都是学术方面的成果、主持或参与了什么什么项目,在某某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什么主题的论文之类的。
感觉意义不大,或许这些在学校眼里是机密,但在专案组这里可能并不重要。
周奕想看的,主要这两人的职业履历,想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果然,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都是刘保国的分管范围,怪不得学校会让他来对接专案组。
很快,周奕在资料里发现了一个东西,有一个叫做“宏大国际学术交流研究会”的东西,刘保国是会长。
听起来,是个很虚的东西。
周奕往后翻学术方面的成果,果然找到了这个什么研究会的资料。
这是一个由刘保国牵头组织的项目,九四年开始搞的,反正主题和目的写了一大堆,但周奕就抓住了几个关键词:提高国际学术发展水平,大力培养多元化国际性复合型人才。
他让陈严看下,看这个研究会是不是有可能搞公派留学。
陈严仔仔细细看完后点点头说:“这个研究会虽然叫研究会,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长期的学术研究项目,你看这上面写了,第一期研究是五年。学术研究项目都会有专项资金的,确实有权力基于项目研究纲领搞留学。”
“等等,我刚才好像看到过这个项目。”陈严说着,翻自己手里陈耕耘的资料,然后指着其中一页说,“你看,陈耕耘的资料上也有这个项目。”
周奕凑过去一看,果然!
陈耕耘的学术履历上,也有这么一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是,刘保国这边写的职务是会长,而陈耕耘这里是副会长。
看来就是这个了!
完全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把徐柳送出去。
而且有这个能力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刘保国和陈耕耘,其中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