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肖冰的尸检结果(日万15天) (第2/3页)
表面上来看,肯定是刘保国更可疑,但周奕却更怀疑陈耕耘。
因为他包庇了樊天佑,甚至可能就是凶手。
樊天佑和陆小霜之间的关联,虽然比较隐蔽,但现在反向推导还是有迹可循的。
陆小霜能在课后找他请教,说明在潜意识里她对樊天佑不设防,对他是有一定信任的。
郑建新借的那本书,说是樊天佑奖励第一名的,但理论上他作为老师应该是知道谁能考第一名的,这或许本来就是他想拉近和陆小霜之间关系的手段。
郑建新跟踪陆小霜被识破,可能是因为樊天佑是那只黄雀,只有跟踪的人才能一眼识破谁在跟踪。
但樊天佑和徐柳之间,找不到任何关联,连反向推导都推导不出来。
如果包养徐柳的人是樊天佑,那就不会有陆小霜什么事了。
因为陆小霜根本没有和这两人产生过情感纠葛。
但陈耕耘就不同了,徐柳最大的执念就是出国,而陈耕耘完全有这个能力把她送出去。
徐柳在张文华的事情上吃了亏,在选择下一个金主时肯定会变得更加谨慎。
樊天佑当然不差,三十出头的副教授已经是人中龙凤了,但终归没法和陈耕耘比。
对徐柳而言,她可能等不了,也不愿意等。
就算樊天佑出得起钱送她出国,她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男人的持续供养会让她永远陷入被动。何况一旦出国,没了肉体上的吸引力,金主可以随时断供,那她就麻烦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花公家的钱,只有那一纸批文,才是她的护身符。
而且她能出国,中间金主肯定是有违规行为在里面的,这样两人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她不怕遭到抛弃或背刺。
徐柳果然是曾经的学霸,这如意算盘打得太好了。
从她去年八月第一次被张文华算计,坠入深渊,到她被害,也就仅仅八个多月。
她以惊人的速度在成长,她在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后,不断洞悉社会上那些黑暗的游戏规则,利用自己的身体把利益最大化。
所以只有刘保国、陈耕耘这样,手里掌握着资源、权限,同时又珍惜自己名誉的人,才能符合她的要求。
那大概率,她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自己的聪明给害死了。
因为周奕想到了那个传单,四月十二号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导致陈耕耘对徐柳产生了杀意。
这件事会和陆小霜有关吗?或者说……和自己有关。
因为四月十三号这天,自己来宏大找了陆小霜,去了福利院。
也正是这天,徐柳突然就对陆小霜表现出了敌意,甚至剪坏了毛衣,导致矛盾爆发。
这个变化的背后,会不会就是两世案情不一样的原因呢?
回头还得找梁卫,问问刘保国和陈耕耘的不在场证明情况问的怎么样。
“王主任,这两人的照片我们能复印吗?”周奕问道。
正在埋头伏案的王主任抬头说:“有,已经冲洗了照片,你们自己拿。”
除了蒋彪那里,他还需要让陆小霜和莫优优也辨认一下,看陈耕耘或者刘保国平时有没有在她们的视野里出现过。
周奕看资料的速度非常快,明明刚刚还接了个电话,可陈严还没看完,周奕就全都看完了。
陈严惊讶地看着他问:“这么快?”
周奕笑笑,自己看了整整八年案卷了,能不快么。
刘保国的资料里,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可能印证了之前周奕的推测。
刘保国八一年调任到宏大的时候,职务是教务处副处长,八三年就升任了处长。
八八年的时候,他被安排临时兼任研究生院的工作。
也就是说,董露出事的时候,和陈耕耘刘保国两个人都有关系,专业教学上归社会学院管,行政上归研究生院管。
然后,九零年的时候,刘保国就升任了副校长。
周奕让陈严仔细看了,陈严从里面分析了几个信息。
第一,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院,其实不是实体化的,而是在行政和学籍上负责管理全校研究生的部门。但社会学院这种教研部门是实打实的。
第二,临时兼任,一般是原本的负责人退休了、病退了,或者进去了,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先找个合适的人兼任。
第三,八八年兼任,九零年就升了副校长,那就说明是组织有意提拔的,之前的兼任工作就是为了给他刷履历和资历,过渡一下。
所以,董露当年被烧伤的事,如果闹起来,其实对刘保国的影响会更大。
因为刚好卡在了要提拔他的这个考察期内。
于他而言自然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周奕记得很清楚,自己和梁卫去刘保国办公室的时候,刘保国起身时拍了拍陈耕耘的肩膀,然后陈耕耘就从兜里摸出了董露签字的责任确认书和退学申请。
这个行为语言的意思,明摆着就是让陈耕耘自己处理。
不知道为什么,周奕一下子就想起了樊天佑。
董露被人纵火烧伤,属于谋杀。
纵火犯和杀人碎尸犯都属于是有极端暴力倾向的人,心理上有严重的病态倾向。
所以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干的。
只不过樊天佑的资料上写的是他八九年八月就出国留学了,而董露的事发生在八九年的十一月,中间差了好几个月,理论上不可能。
但宏大案发展至今,周奕已经不相信这些表象的东西了。
在没有全国联网之前,只要有权限,资料是很容易被篡改的。
他要给肖冰讨个公道,也要还董露一个真相!
陈耕耘的资料上,整体似乎没什么问题。
他比刘保国还大一岁,陈严说按照他的履历,明年就应该卸任院长了,因为明年他离退休就两年了,高校一般一届任期是四到五年,临近退休的除非特批,不然不会做实职。
陈耕耘是宏城本地人,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和爱人育有一女,就是陈霖,就读的学校就是宏大,专业是社会心理学,也就是在她父亲陈耕耘自己的学院里。
这点不足为奇,让周奕好奇的是,一个会计学院的樊天佑,是怎么和社会学院的陈霖搞上对象的?
而且一个院长千金,是怎么看上一个大山里来的穷小子的?
论学识?有个院长父亲陈霖还会被别人的学识惊讶?
论长相?樊天佑长相并不出众,只是很有知识分子的气质而已。
这点可能得查一下,而且陈霖的死因还不清楚。
另外周奕在陈耕耘的履历里发现了一个信息模糊的地方,就是一九六三和六四这两年,陈耕耘的履历记录是空缺的。
虽说鉴于年代久远,有一定缺失也很正常,但资料上的很多信息是手写的,就算不是陈耕耘自己写的,也是别人照本人说的抄的,陈耕耘自己不说么?
而且樊天佑和陈霖,都是六四年出生的。
周奕找王主任帮忙,请他调取一下樊天佑和陈霖读本科时的学籍档案。
这个不属于校领导范畴,王主任立刻安排人去找。
他把刘陈二人的资料还给王主任后,和陈严拿着复制的照片走出了内勤组的办公室,楼上的办公室门还关着,说明梁卫还没有问完。
“那我先把照片交给彪哥?”陈严问。
周奕点点头:“还有两件事,严哥得辛苦你去办一下。”
“你说。”
“去交警大队查一下,陈耕耘或者樊天佑有没有交过罚单的记录。如果查到有车,立刻找邱科长去核对石队在新北镇发现的车轮印。”名下没有车,并不代表平时没有用车,找朋友借的,或者是单位的公车,都有可能,如果被拦截吃了罚单,一般都会登记驾驶员的信息。
“好。”
“然后再去房管局,查一查陈耕耘和樊天佑名下,有没有其他房产。”两人虽然都住学校提供的宿舍,但不代表就没有房子。
宿舍是不可能具备碎尸和烹尸条件的,根本不用搜。
但两人名下如果有其他房产,那就很有可能是杀人碎尸的第一案发现场!
“我这就去。”
陈严对周奕的话毫不迟疑,他不傻,知道周奕在怀疑樊天佑和陈耕耘是凶手,虽然这次周奕并没有把自己的怀疑和分析侃侃而谈说出来。
但是他去找了师父,而且师父显然也认同周奕的判断。
这就足够了,尤其师父都相信了,他就更不需要了解细节的理由了,照办就行。
他唯一疑惑的就是,周奕为什么没和专案组汇报。
陈严前脚离开,周奕也没闲着。
立刻去找了邱志勇,先把自己兜里后来一直没再碰过的警官证夹出来,让他提取上面的指纹。
邱志勇问这是要确认谁的指纹?
周奕回答,凶手的。
邱志勇愣了下,二话没说开始提取。
很快就提取到了两组指纹,周奕当场核验,把自己的指纹排除掉了,剩下的就是樊天佑的。
周奕让邱志勇把这组指纹留好,搞不好后面有用。
然后他又请教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那个四分之一个脚印的,如果凶手把当时穿的那双鞋丢了,或者销毁了,利用凶手其他鞋的脚印,能不能匹配上。
邱志勇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不行,最多只能确认脚印尺码是匹配的,鞋底花纹对不上,精确度就不够,而且脚印的确认还有一些别的关键技术证据,比如血迹残留和土壤分析,不是单单比对一个大小就行的。”
周奕听完,知道脚印这条线索等于是废了,这么久了,樊天佑当天穿的那双鞋肯定早就被他处理掉了。
甚至他足够谨慎的话,连那天的衣服和裤子应该都已经扔了或者烧了。
然后周奕又问了烟头的情况,邱志勇说开完会马上就把烟头送回局里做技术处理了,因为专案组这边没有这么多设备,今天会派专人送去省厅做DNA检测。
邱志勇又感慨又羡慕地说:“要是咱们宏城自己有DNA实验室就好了。”
“放心,邱科长,会有的。”
“希望吧。”
“哦,对了,烟头的牌子查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