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炎黄子孙,仓颉造字 (第2/3页)
大谋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两边首领的克制,让人族和巫人族之间迎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和平往往就意味着发展。
陈都之中,轩辕黄帝手下有一名属官名唤仓颉,专司管理圈中牲口之数目、屯里粮食之多寡。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事务并不算多,仓颉凭借过人之记忆,尚能够应对。
可随着牲口与粮食数量日增,仅凭头脑记忆,已有些力不从心了,甚至还出现了错漏之处,仓颉为此深感犯难,遂苦思解决之法。
仓颉想到的第一个方法自然就是“结绳记事”之法了,这是人族惯用的记事手法,以不同颜色之绳子代表不同之牲口与粮食,绳上所打结头则表示数目。
当牲口和粮食数目增加时,于绳子上打个结倒也简便,可要是牲口和粮食的数目减少,解结之操作则极为繁琐。
聪慧的仓颉很快便想到了解决办法,他在绳子上悬挂各式各样之贝壳,以替代其所管理之物。
如此,当牲口、粮食增加时便添一贝壳,减少时则去一贝壳。
仓颉此计甚妙,一连用了数年,将牲口、粮食管理得井然有序。
黄帝见仓颉如此能干,大为开心,黄帝将人族中诸多事务尽皆交付于他,像是每年祭祀之次数、每回狩猎之分配、部落人丁之增减等等,皆令仓颉掌管。
可随着仓颉管理的事务愈发繁杂,他渐渐觉得光靠结绳与贝壳,已难以应付。
这时候仓颉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想法,要创造出更为准确之记事方法,方能满足部落发展之需。
仓颉这一想法,正好暗合了人族演化之道,正在瀛洲仙岛与白璟论道的女娲心有所感。
“女娲道友可是出了什么事?”白璟见状出言问道。
女娲没有直接回答白璟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白璟道友可记得鲲鹏为何被称为妖师?”
白璟一听就知道了,此时应当是仓颉造字的时机了。
人族的文字也确实该出现了,在三皇之前,人类尚处于蒙昧初开之时,交流之手段极为有限,仅能依赖简单之声音与手势传递些许粗浅信息。
随着岁月流转,族群不断发展壮大,生活之态亦愈发复杂多样,原有的简陋交流方式,已难以承载人族之间沟通,记事的需求了。
人族修士能用先天神文记事,凡人可是不行的,于是创造一种人族的文字已经是势在必行之事了。
“白璟道友,这仓颉引动了人道气运,他应当就是如鲲鹏那般,创造了人族文字之人,我想帮他一把,让他尽快完成人族文字的创造。”
“那便帮一把吧!你我一起去人族一趟如何?”
女娲笑着点了点头。
而此时的仓颉正怀着为族群创造出一种能够记录思想和经验符号,开始踏上漫漫求索之路。
无数个夜晚,仓颉独自徘徊于寂静的山林间,望着深邃的星空,脑海中不停的冒出一个又一个想法,然后这些想法又被他一个接一个的推翻。
他绞尽脑汁,尝试无数可能,但每一次皆似与心中理想之符号系统相差甚远。
就在仓颉最为困惑之时,这一日,他如往常一般于荒野中苦思冥想,试图从天地万物中寻得那创造文字的灵感。
忽觉不远处似是有什么东西一般,引得他心头一动,仓颉抬眸望去,只见两位陌生老人正于地上画写着奇异之符号。
仓颉心中好奇顿起,缓缓走上前去。
只见这两位老人目光睿智深邃,犹如那浩渺星辰,举止间透着一种超凡脱俗之气质,仿佛与这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这两位老者自然便是白璟和女娲所变幻的,而他们在地上书写的则是妖族的文字。
仓颉看的入迷了,脑海中更是有一道道灵光闪过,但却总是棋差一着,抓不住这灵光。
于是仓颉决定请教一下这两位老者,只见他躬身行礼谦卑说道:“晚辈人族仓颉,拜见二位前辈,晚辈观二位仙风道骨,定是不凡,晚辈在此苦思记事之法,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还望二位前辈指点一二。”
女娲闻言微微一笑道:“吾观汝心诚志坚,有造化之相,记事之法,关乎天地阴阳之理,需明悟乾坤之道,方能有所成。”
白璟接着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吾等所书乃妖族文字,汝不妨也为人族创出自己的文字,只需遵循此理,体现天地之妙,文字自成。”
仓颉闭目沉思一番,却还是没能抓住重点,他再次躬身行礼道:“晚辈愚钝,未能明白此中真意,还请二位前辈再指点一二。”
女娲所化之老人微笑着看向仓颉,那笑容中充满鼓励与温暖:“尔心怀天下,欲创记事之法,此乃大义之举,吾等自当为尔提供些许思路。”
仓颉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他连忙恭敬地请两位老人坐下,等待着他们的指点。
白璟首先开口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