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我们是在给心烛添柴 (第2/3页)
传授别人如何以身相许啥的太抽象了?”菲娜觉得自己的脸有种要抽筋的感觉,但还是忍不住做出吐槽。
冯雪不言,因为他也觉得抽象。
但正是因为这种抽象,才让冯雪明白,这确实就是此方世界的修行体系。
而有了柳云曦作为参照,这些小孩子给出的回答,看起来也就容易了许多。
首先,这个世界的体系确实是基于愿力自给,之所以人们没有变的和赫星人那样五花八门,就是因为本真和心烛的确立。
虽然孩童们对修行做出了“海中行舟”、“旷野寻路”、“雾中摸索”之类有着一定区别的比喻,但核心,都是将这条路描述为漆黑或者不可见的状态。
而心烛,则被他们描述为照亮前方的灯火,刚点燃时,只能为自己照亮前路;待到薪尽火传,便可以为他人指引方向;若能日月同辉,则能照亮一方天地,驱散笼罩着的迷雾或者黑暗,使这条道路变得畅通无阻。
按照柳云曦的现身说法,这个心烛,应该就是足够坚定的信念。
虽然她点燃的是“一定要想办法报恩”这种奇怪的信念,但不论如何,点燃了就是点燃了,而以此为基础,冯雪通过为柳云曦的心烛添加“薪柴”来对比愿力自给体系的异同,总算是从那群小孩极为抽象的比喻中,破译出了修行的核心——
在这个世界,当一个人坚定的产生了“我要做什么”的信念或者执念,他就可以点燃心烛,所谓的“照亮前路”,其实就是确保自己不至于在修行的道路上迷失,说的更直白点,就是不会在愿力自给的过程中被自己的愿力扭曲。
而本真的作用,就是在愿力自给前,先进行一轮加工,将其转化为心烛需要的薪柴,用神道体系来比喻,就是确保愿力中的信仰之毒保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一言以蔽之,心烛,就是“我要做什么”;而本真,则是“我要怎么做”,而学派、学识、学问的作用,就是辅助修行者能够更加清晰的解构自己的本真,以获得更加针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