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尔虞我诈,乱起!(求月票) (第3/3页)
,无论是联合外夷也好,亦或是对于造反的时机也罢。
这种能够影响到民心的行为自然是安禄山喜闻乐见的。
他甚至会如同之前一般去主动推动这一切。
这就是安禄山的聪明之处了。
身为胡人,他十分清楚顾氏在普通百姓之间的影响力,而他所打出的旗号同样也与李隆基的作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或许是骗不到读书人。
但对于最底层那些连年号什么都不太清楚的普通百姓而言。
这同样也是杀招!
安禄山就是想要主动掀起混乱,去在大乱之中起势!
整个九州,一片动荡。
安禄山的大军从范阳而出,就如原本历史一般,想要以快准狠的急行军战术直捣黄龙,拿下整个大唐的中枢。
而杨国忠也终是在这种情况下走出了洛阳。
亲自镇守潼关。
想要借着此次的动荡彻底起势。
无数的消息不断将传开,正如安禄山的预料,当关于李隆基的种种传闻再次传开之时,终是有一些百姓开始支持起了他。
没有人想要生活在乱世。
对于普通百姓们而言,即使生活再怎么艰难,但只要有着一丝希望活下去便足够了。
而恰好的正是——
昔年戾帝之后,整个天下大乱了太久太久!
没有人想要看到这一点。
同时间,因为唐军指挥体系混乱的缘故,吐蕃亦是正式踏入陇右,拼尽了全力开始入关。
这并不是因为唐军实力弱。
没办法——
就如同是天意一般,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病了!
就在数月之前,哥舒翰在入朝途中于土门军因纵情酒色突发风疾,导致半身不遂,此事早已被送回了朝廷。
按照原本历史的话。
他应该回到长安养病,最后因为种种因素吐蕃还是踏破了陇右,甚至还占领过长安。
但如今则完全不同。
哥舒翰甚至还来不及返回京城便遇到了吐蕃来攻。
其实这在某些方面上来看已经算是比原本历史好上了不少,毕竟哥舒翰的经验摆在这里,远比周佖要好的多。
但也正是因为身体的缘故,哥舒翰也没法去管太多战场之事。
他一个半身不遂之人。
又岂能完全掌控瞬息万变的战场?
同时间,在绝无仅有的声势之下,范阳周边数县望风而降,高句丽百济兵马亦是与海贼踏浪而出,直奔大唐袭来。
这场绝无仅有的九州大乱,正式拉开了序幕!
——————
“禄山阴怀异志久矣,然深惮河北顾氏。
顾氏累叶勋阀,恩结燕赵,虽居庙堂而河北人心固附,禄山百计图之,终不能得。
会天宝十三载末,顾氏家主豪为玄宗所忌,竟致忧死。
禄山阴遣细作,广布流言于河北、两京,称“帝负顾氏,类于汉戾”,物议由是汹汹,谤及宫阙。
禄山窃喜,以为乱局已成。
知河北人心未附,禄山乃决行险策,外结夷狄以撼天下。
首重吐蕃赞普赤松德赞。
赤松德赞者,新弑其君赤德祖赞自立,雄才嗜利。
十四载三月,禄山密使至逻些,许以河西九曲、西域万里之地,诱其共举。
使者说赞普曰:“某自范阳提劲卒十五万,并高句丽、百济之众,号二十万,循运河南下,二十日必陷洛阳,扼漕运,锁关中咽。
愿赞普发雷霆之师,十日间破大震关,下陇山,则哥舒翰受制陇右,长安以西,沃野千里,任君驰骋!”
其言切中贪欲,赤松德赞抚掌称“可”。
复遣使浮海,勾连东南海寇及高句丽、百济遗孽。
时海贸巨利,寇盗因之蜂起。禄山饵以重利,激其怨于顾氏,约共扰明州、番禺、东莱,使烽烟遍起于海疆,商路断绝,以掣大唐水师劲旅,阻其北援,更令天下震动。
当是时,玄宗方困于物议,然拒罪己之诏,亦拒复用顾氏子弟以安河北。
禄山所布流言愈炽,河北浮动。
吐蕃旋寇边,海疆告急文书迭至,天下由是汹汹,皆知大变在即。
禄山见中外扰动,机已熟,十四载七月,遂于范阳举兵,号二十万众,传檄曰:“今上昏悖,负杀勋贤,天下共弃!禄山恭行天罚,废昏立明!”
河北虽未尽附,然承平日久,郡县仓皇,或溃或疑。”
——《唐书.安禄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