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二百九十八章:世家豪门版“推恩令”

第二百九十八章:世家豪门版“推恩令”

    第二百九十八章:世家豪门版“推恩令” (第1/3页)

    “江东孔子”这四个字,就像一记无形的重锤,狠狠敲在杨懿心头。

    不仅是他,殿内许多出身旁支的世家子弟,也都眼神闪烁,若有所思。

    像杨懿这样的旁支子弟,在世家之中都不少见。

    莫说弘农杨氏这等“三世三公”的顶级世家,即便是寻常豪强之家,也分嫡支与旁支。

    就算是寻常黔首农家,也有受到父母偏爱的孩子。

    不乏有过于偏爱长子或是幼子的爹娘,让其他儿子去代假冒被偏爱的孩子服徭役和兵役,分家时长房、次房的家产也有多寡之分。

    当然,刘辩本人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最大受益者,他不可能去动摇自己的根基。

    因此他并非是要鼓动庶子去挑战嫡子的地位,而是利用并激化世家豪门内部本就存在的嫡支与旁支之间的矛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老祖宗的智慧,即便跨越三百年光阴,依旧能为后人指点迷津。

    只不过,三百年前孝武皇帝颁布的“推恩令”,是分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的诸侯王,而今日的刘辩,则是利用了嫡支与旁支的嫌隙,分化“田连阡陌,朱门酒肉”的世家豪门。

    他给了旁支子弟一条在外开枝散叶的出路,即便眼下并未受到嫡支的刻意打压,但谁的内心深处,不曾渴望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家族的嫡支呢?

    今日你弘农杨氏风光无限,出过“关西孔子”,三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牢牢占据着嫡支的尊位。

    那来日,丹阳杨氏为何就不能出一位“江东孔子”,以同样乃至更加煊赫的家业,成为新的嫡支?

    即便在宗法名分上难以取代,大不了另立门户,不再尊奉弘农杨氏为主,只遥尊赤泉侯杨喜这位大汉的开国功臣为祖。

    不过,选择自立门户也非坦途。

    脱离了嫡支的羽翼,旁支子弟手中掌握的政治资源将远逊于嫡支,甚至可能招致嫡支的恶意打压。

    那时他们唯一能依附的,也只有刘辩这位天子了。

    然而,依附于仁德的天子,总好过继续被本家嫡支骑在头上。

    况且,难道不依附天子,就就不会被迁徙移民了吗?

    且不说那顶“汝南袁氏余孽”的帽子是绝对不能沾上半点,朝堂之上,三公默然不语,九卿也无人开口,连尚书令刘陶和尚书仆射羊续都始终没有站出来反对,那么“奉天子寿陵”这件大事,便再无人再可置喙。

    家族的嫡支是绝不会放弃基本盘迁徙去扬州的,那被推出去填这个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