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世家豪门版“推恩令” (第2/3页)
的,必然是他们这些旁支子弟。
既然注定要被迁徙,总得把自己卖出个好价钱吧?
总不能白白被卖了,这卖身钱还全数落入嫡支的口袋吧?
眼看一众旁支出身的世家豪门子弟似乎都已被说动,只差最后这一哆嗦。
端坐在三公席位上的太尉袁滂,缓缓起身,手持象牙笏,离席走到殿中,俯身行礼道:“臣也欲向国家讨个恩赏。”
刘辩嘴角噙着一抹笑意,抬手虚扶了一把,道:“太尉公且言之。”
袁滂的目光转向尚书台席位中一位年不及三十的官员,随后对天子道:“臣有一从弟,六年前病逝,遗下三子,俱是才俊,若蒙国家不弃,臣请准许他们徙入扬州。”
陈郡袁氏的人丁比不得昔日的汝南袁氏兴旺,却也有着几支旁系。
最为活跃的便是袁滂的祖父袁良的次子袁腾一脉,如今这一脉虽然仅剩下三个男丁,却皆是贤良才俊。
长子袁霸,公恪有功干,未及三十便在守孝结束后,被任命为吏曹尚书左丞。
次子袁徽,治《费氏易》和《左氏春秋》,但醉心经学不愿入仕,故而司徒刘焉曾三度征辟,皆不应。
三子袁敏好武艺,又善治水,如今担任河堤谒者在豫州治水。
他的这三个从子皆非寻常人,因而袁滂也时常忧虑。
尽管他认为儿子袁涣也是贤才,却依旧担心他寡不敌众,撑不住这份家业,最终被旁支篡夺了嫡支的位,但他又不忍去刻意打压几位从子,而此次“奉天子寿陵”迁徙扬州,倒也是个机会。
既保全了家族和睦,也算是为几位从子谋一份前程。
尚书台席位中的袁霸,目光深邃地看了一眼正与天子谈笑风生的袁滂,心中了然,微微摇了摇头,并未不识时务地站出来反对。
此刻站出来,不仅扫了袁滂这位太尉的颜面,更是公然站在了天子的对立面。
再者,这些年袁滂从未仗着官爵欺压他们这些旁系,反而多有照拂。
当年他父亲亡故,母亲也悲伤过度月余便病倒随父亲去了,家中又贫困难以厚葬父母,丧事皆是袁滂一手操持。
在这普遍轻视旁支的大环境下,袁滂的所作所为,已是对他们仁至义尽。
而且……将户籍迁往扬州,未尝不是一次机遇。
刘辩欣然应允了袁滂的请求。
紧接着荀爽、蔡邕等秩二千石级官员也纷纷离席,提出为族中子弟移民扬州的请求,一时间仿佛能迁徙扬州,竟成了需要天子开恩赏赐的殊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