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9章:银贵钱贱,以钱换银!毫无道德底线的奸商们 (第3/3页)
行一条鞭法后,底层百姓的日子就困难了!”
沈念接过小报,看到了一篇名为《银贵钱贱论》的文章。
这篇文章依照已试行一条鞭法的江西为例,分析出明年全国施行一条鞭法后,必将导致银贵钱贱,而当下乃是囤积白银最好的时候,待到明年底层百姓需用银交税,必然能大赚一笔。
这种小报,仅仅在大商人和一些士大夫阶层圈层里传播,底层百姓是看不到这种赚钱模式的,即使看到了,他们也没有能力找来大量铜钱换成白银。
相反,他们手里存储的碎银,很快就会落入大商人的钱袋里。
沈念想了想,道:“咱们去内阁吧,三位阁老应该对此等情况有所准备。”
沈念相信张居正是能够想到这个问题的。
……
片刻后。
刘斯洁与沈念出现在内阁,站在张居正、殷正茂与申时行的面前,告知了他们近期诸多大商人以钱换银之事,并拿出了那张内部小报。
三大阁臣看过之后,张居正率先开口道:“一条鞭法后,确实会导致银贵而钱贱,甚至造成银荒。”
“对此,我的解决方式是:其一,一条鞭法施行初期,允许‘银钱兼收’与‘实物折纳’;其二,严惩投机倒把之奸商,打击高利贷盘剥现象,利用太仓库之铜钱与国库存粮,尽可能稳定钱与银的兑换比例;其三,铸好钱,除恶钱,令铜钱保值,外加寻找银矿;其四,促进商贸,让天下有钱人的白银都能流动起来,而不是藏在银窖中。”
“不过,此等歪风邪气一旦形成,恐怕避免不了底层百姓吃亏,但最多三年,便能稳下来。”
张居正面带些许无奈。
他虽然想到了诸多策略,但朝廷不是万能的,当下还是“小朝廷、大市场”。
朝廷无法利用诏书条例等,将钱与银的比例固定,商人们见囤积白银能发财,肯定会囤积白银,白银一旦流通减少,那比例定然就随之变化了。
总不能将所有囤积白银的商人都抓起来。
对此,沈念等人心里都非常清楚。
殷正茂开口道:“为今之计,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恶意囤银,实为与朝廷新政对着干,若这样的大商巨贾太多,我建议大开杀戒,只需除掉几个出头鸟,他们也就不敢了!”
“此为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可使用!”申时行补充道。
张居正认可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我们便看一看京师商人的良心吧,看一看他们会不会赚这笔黑心钱,若京师有商人能将这股歪风邪气压下去,问题便不算大,怀柔解决即可!”
沈念等人都点了点头。
……
十一月二十日,近午时。
《银贵钱贱论》这篇文章突然出现在京师街头的各种小报上,然后迅速传播,成为了京师百姓的热议话题。
紧接着。
令张居正、沈念等人都未曾想到的情况出现了。
京师的大小商人都疯狂开始以钱换银。
当铺、钱庄、珠宝铺、酒楼等全部优先收银,且一两银能兑换一千三百文铜钱。
一些小商人趁着消息还没有传到乡下,竟奔赴到京师外的县乡用铜钱换取碎银。
完全是为了钱,脸都不要了。
令沈念感到哭笑不得的是,京师多个妓馆直接公开发声:入妓馆消费者,只收白银。
即使去喝杯清茶,都必须拿着白银,然后妓馆会用铜钱找零。
这个吃相,着实难看。
但那些痴迷女色的人,仍会乖乖送上白银。
与此同时。
一些官员听到此言论后,也开始利用特权将手中的铜钱换成白银。
一时间,京师成为了全大明以钱换银最热闹的地方。
此等风气一旦传出,那恐怕一条鞭法还未曾施行,大明朝便已出现银荒了。
……
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等人听到这些消息后,差点儿没有被气死。
他们本以为京师的商人读书者较多,心有朝廷,有大格局,不会赚底层百姓的血汗钱。
哪曾想。
这些人完全是一副恶狗捕食状,眼中只有钱,占不到便宜就算吃亏。
此等风气绝不可涨,必须立即压制下来。
小万历知晓此情况后,心中甚是恐慌,当即将张居正等人召到了文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