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0281章:开海引银令!伟大的操盘手沈子珩

第0281章:开海引银令!伟大的操盘手沈子珩

    第0281章:开海引银令!伟大的操盘手沈子珩 (第3/3页)

 太仓库银已拨出五十万两,京师之内仍是一副缺银景象。

    一些商贸交易甚至出现了一筐一筐铜钱的交易,谁都不愿出白银。

    而在一些质铺钱庄里,一两白银换一千五百文铜钱已是正常兑换价格,若是私钱,则需一千八百文才能换取一两白银。

    一时间,京师内商贸不兴。

    与此同时,尧东商行北方的各个分行都行动起来。

    他们运送贩卖货物,皆以白银交易为主,且号召所有合作的商人,为了商贸的兴盛,为了商人们的长远利益,拒绝以钱换银,囤积白银之行为。

    沈念在户部对商人们的讲话,以文字形式,已传到了多个城市。

    沈念的父亲沈尧山与岳父顾东行严格响应沈念的号召,将各个商铺中的存银都撒了出去,有效避免了物价飞涨,铜钱越来越贱。

    相对应的,一些黑心商人则是将这些白银全都收入自家银库,等待着明年百姓折银交税时大赚一笔。

    这日黄昏。

    沈念收到了父亲与岳父的联名书信。

    二人称他们将沈念之言印制成文,正在朝着北方商人分发,他们相信许多有良心的商人定然会让白银正常流动,而他们也要与黑心商人对抗到底。

    沈念看罢书信,不由得笑着说道:“好人有好报,所有有良知的商人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

    十二月十六日,冬阳耀眼,虽不温暖却非常灿烂。

    临近午时。

    正阳门外、顺天府衙门外、户部门外、崇文门外、宣武门外,几乎同时贴出了一道名为“开海引银令”的诏书。

    诏书内容非常简单,主要讲述了两点。

    其一,为防止银贵钱贱的情况发生,朝廷决定开放海洋贸易,引入白银,除开设港口外,还将允许私人海上贸易。

    其二,朝廷正与海上周边各国联系,进行贸易洽谈,意在明年缴纳夏税之前,输出大量商品,引入巨量白银,保障百姓折银兑换,使得银钱兑换比例不高于一两银兑换一千文钱。

    此“开海引银令”已出,整个京师都炸锅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朝廷竟然还有这一招。

    这意味着银贵钱贱的情况将不可能发生。

    这意味着接下来钱银的兑换比例将不可能超过一两银兑换一千文钱。

    这意味着所有高价囤银的人都将会大赔特赔。

    一些黑心商人顿时欲哭无泪。

    开海引银令公布一个时辰后,京师钱庄质库的的银钱兑换比例便变成了一两银兑换一千二百文钱。

    而在无数人带着白银排队换钱后,兑换比例变成了一两银兑换一千文钱,之后又变成了一两银兑换九百文钱。

    那些谋取暴利的有钱商人赔的还只是自己的钱,而那些借高息贷换银的人,可能要变卖家产,直接血本无归了。

    这一刻。

    京师的许多商人才意识到,沈念那日在户部的讲话,不是乞求,而是给予商人们最后的机会。

    可惜,大多数商人都被金钱冲昏了头脑。

    很多商人也庆幸朝廷时隔不到一个月就出台了开海引银令,若再延迟两个月,恐怕将有更多商人会赔得血本无归。

    与此同时,那些以银换钱的商人则是大赚特赚。

    用一两银换取一千二百文到一千五百文钱,如今一倒手,便可用九百文到一千文换回原来的一两银。

    这让诸多商人意识到:莫薅朝廷羊毛,与朝廷逆向而行,只能是死路一条。

    开海引银令以极快的速度朝着地方各地传递着,那些错估形势的黑心商人将会哭成一片。

    此令对贫瘠的乡里百姓或许影响不大。

    但对苏州、扬州、杭州等地的大商人将会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一些地方的商人因选择不同,导致地方商贸格局发生巨变,使得一些有良知的商人,一跃成为地方商贸的引领者。

    ……

    应天府,南京城。

    张四维等一大批致仕或半致仕的官员,看到开海引银令后,几乎哭成一片。

    有人积累了半辈子的财富没有了,有人连养老钱与棺材本都没有了。

    但是他们还是想不通。

    想不通为何朝廷不惧倭寇卷土重来,不惧海上的狂风骤雨,不惧那些海外小国的侵扰。

    全面开海,迎来的机会很多,但产生的问题更多。

    并且,商贸航道不是那么容易建立的。

    这些思想守旧的官员,永远不会明白大海是可以被征服的,而征服大海的大明,将拥有更美好更久远的盛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