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没钱赛什么车? > 116 强者总是遭人嫉妒(二合一)

116 强者总是遭人嫉妒(二合一)

    116 强者总是遭人嫉妒(二合一) (第1/3页)

    “陈向北NB!”

    “这都能拿到杆位,真有点超乎认知。”

    “真特么的爽,我就问还有谁轻视中国车手北!”

    “没错,还有谁!”

    “记住了,新生代最强的车手不是马格努森,他的名字叫做陈向北!”

    看台上无数的欢呼声响起,现场的中国车迷简直陷入了疯狂。

    科斯塔那边此刻处在回场圈,他远远看到主看台的观众们起身欢呼雀跃,还以为这是在为自己庆祝。

    “车队,排位赛倒计时是不是已经结束,我成为了新一任多宁顿公园赛道杆位记录拥有者?”

    科斯塔语气有着一股抑制不住的兴奋,他压根就不认为陈向北在最后一圈飞驰,还能超过自己1分08秒137终极圈速,这绝对是雷诺级别的“上帝之圈”。

    “排位赛倒计时已经结束。”

    耳机里面传来马诺车队工程师的通话,只是语气显得很平静。

    瞬间就让科斯塔心中产生了不详的预感,要知道自己刚才跑出最快单圈的时候,甚至耳机降噪都压不住P房内车队成员的狂欢。

    现在自己拿到杆位了,不应该如此安静。

    紧接着车队工程师的回答,印证了科斯塔的想法。

    “很遗憾科斯塔,杆位是中国车手北,他比你快0.06秒,跑出了1分08秒131的最快单圈,并且成为多宁顿公园赛道新的杆位纪录保持者。”

    听到车队工程师的回复,科斯塔整个人都懵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靠着队友拉尾流的极限圈速,陈向北还能比自己更快。

    这到底怎么做到的?

    “不可能,圈速计时是否有误?”

    科斯塔有些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想要再印证一遍。

    “圈速准确无误,北最后一个飞驰圈使用了‘拖车战术’,队友小林崇智同样给他拉了尾流。”

    拉尾流了?

    哪怕得知了答案,科斯塔依旧心态有些崩溃。

    自己已经做到了没有失误,陈向北就算有队友拉尾流,也不能比自己更快!

    “斯塔勒先生,难怪你当年能投资威廉姆斯车队,挖掘数位世界冠军级别车手,这份看人的眼光确实让人惊叹。”

    “北,他具备成为F1车队测试车手的资格。”

    望着赛道观众的欢呼,詹姆士对斯塔勒感慨了一句。

    仅仅就在半个多小时前,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斯塔勒想钱想疯了,把测试车手的席位卖给一个中国新人。

    事实证明,斯塔勒拥有着超前的眼界!

    只见斯塔勒听到这话,却摇了摇头回道。

    “詹姆士,并不是我眼光独到,而是你们带着刻板印象跟成见去看待北。”

    “亦或者换一种方式说,如果北是一个英国人,他拿到了雷诺首站杆位跟分站冠军,你们会对他成为测试车手如此质疑跟反对吗?”

    斯塔勒的反问,让詹姆士一时无言以对。

    他这种保持中立的解说,都免不了用有色眼镜看待陈向北,那些普通车迷跟观众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方程式赛事基础薄弱,却不意味着他们永远都无法诞生伟大的车手。如果这样的话,巴西就出不了塞纳,阿根廷就没有方吉奥。”

    “我不会用国籍跟种族去评判一个人,相反是北用他的潜力跟实力征服了我。”

    斯塔勒这一刻神情很认真,他并不是说一些场面话,相反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

    否则当初就不会被张智聪打动,真金白银投资中国的华赛体育,想要在方程式赛车荒漠中打造出来一片绿洲。

    曾经斯塔勒的投资没有成功,现在他却在陈向北身上,看到了自己理念复兴的希望!

    围场内此刻的关注点,其实并不在詹姆士跟斯塔勒身上,赛事记者们已经纷纷涌入维修通道,打算采访到赛后车手们的第一手资料。

    其中最先进站的马格努森,成为了记者们关注的焦点。

    “马格努森,你这次排位赛成绩名列第三,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

    “凯文,身为这一届最负盛名的天才车手,却接连两场排位赛失利,这种结果能接受吗?”

    “对手科斯塔跟北,都采取了双车协作拉尾流的方式,跑出了超乎极限的最快圈速,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策略或者想法?”

    马格努森的赛车风格很野蛮莽撞,不过他本人倒没怎么大嘴巴“爆典”,这点跟围场其他几大著名流氓有所不同,属于那种脏动作却不张扬的类型。

    可是这一次,马格努森感觉自己输的有些憋屈。

    于是乎按捺不住接过话筒回道:“我们车队从来没有讨论过这个战术,并且我本人认为不应该这么做。”

    “相比较牺牲队友为自己获取更好的成绩,我更希望与队友作为一个团队并肩作战,专注于各自的比赛跟成绩。”

    “You know(你懂的)。”

    马格努森没有明说出来,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却很明确。

    那就是无论是科斯塔还是陈向北,都为了自己的成绩把队友当做工具人压榨。

    这里又不是F1的围场,每名车手都面临着赛事晋级的压力,正常情况下不分什么一号、二号车手。

    “拖车战术”牺牲的不仅仅是队友一场比赛,很有可能是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

    “马格努森说的没错,初级方程式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