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阿弥陀经要解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30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30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30集 (第3/3页)

「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就是你在操作佛号的时候,能够达到「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这个「心开」,这个地方的「心」能够被打开、被破坏,这个「心」指的是无明妄想,无明妄想那个乌云被破坏掉、被打开了,这个时候自性的光明显现出来,这个是「理一心」。

    一般在我们修行的方法当中,不管是天台止观、唯识止观:一般讲「事一心」,是偏重在定门,这事相上的无分别住,一种三昧的力量;这个理一心则偏重在慧门,这种大乘圆顿止观的慧。

    但是在净土上它不是这样子安立的,从蕅益大师的看法:因为不管事一心、不管理一心,你在操作的时候,都有信愿,这个信愿本身就是观慧。所以他事一心也能够伏、也能够除烦恼,就在这个地方。他在这当中操作佛号,他一定要有信愿的观照在里面。只是说他到达的标准不同,他这个「事」也有智慧、也有禅定,这个「理」也有智慧、也有禅定,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这个是讲「一心」的情况。当然这个地方主要是讲临终的时候,临终的时候要达到一心,最低标准要能够伏烦恼。

    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

    这个地方解释「不乱」。就是说你这种一心的状态,要能够「不为见思所乱」就「事一心」。所以我们讲带业往生,他带的是一个业种,不能带现行。就是说你在操作佛号的时候,这句佛号的相续,不能被见思所破坏,你念念之间,每一句佛号,都有深信切愿的观照光明在那个地方现前,见思烦恼不能活动,只能够带业种,不能带现行,这个地方是「事一心」。达到「理一心」那更高了,「不」落空有「二边」,这个是「修慧」。

    不落空有二边,就是说你相信极乐世界不离开你现前一念心性,简单的说就是「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无量无边的庄严,是不离开你一念的清净心所显现。「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你这一念理性当中,具足庄严;而所有的庄严,也不离开你一念心性。

    套一句古德的开示:「托彼名号,显我自心。」他内心当中是依止现前一念心性来操作佛号,依止现前一念心性来操作佛号。这样子讲,依止现前一念心性来操作佛号,那正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原来你在念佛的当下,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号也不可思议,两个都不可思议。所以你的果报也不可思议,就会有这广大的正报寿命、这么广大的依报国土,是这样子来的,这个因果就是这样来的。

    你为什么以后会有这么广大的正报寿命、这么广大的依报国土呢?因为你在因地念佛的时候,你依止的是现前一念的清净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时空无尽;所念的佛号无量光、无量寿也不可思议。所以这个功德就是这样成就的,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是往生因地的各别解释,蕅益大师把它分成闻思修三慧,先成就信愿,然后持名,然后持名当中达到「伏除」烦恼,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个是无上的因。再看无上的果:

    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

    在临终的时候,他的果相有两个:第一个如果「不为见思乱」,临终看到的佛是「变化身」跟「诸圣众现前」;「心不」起「娑婆」世「界中」的「三有」,这个三有指的是三界,不起三界的「颠倒」,对三界不再生起常乐我净四种颠倒。换句话说,你对三界,能够观察它是「不净、苦、无常、无我」,这个四念处的光明现前,来破除你心中的障碍,「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这是事一心的情况。「

    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这个「受用身」指的是报身,功德报身。慧远大师一生,三睹圣像,第三次的时候,他看到圣像是遍满虚空,无量光明、无量相好,这个是看到报身佛,到了理一心。临终的时候,不再生起「生死涅槃」这种空有「二见」的「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这个是讲到事一心跟理一心,临终所见的佛不同,跟往生果报的不同。最后总结:

    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

    这个「执持名号」的法门,蕅益大师作一个总结:它是下手易,但是成就高。就着下手来说,它至「简易」至「直捷」,一句弥陀念诵听。只要你有善根,只要你有本事把这句佛号创造出来,就可以了。它果上的功德,是「至顿、至圆」,顿超圆满,你到极乐世界圆生四土、圆证三不退。这样的因果一个主要的关键,是建立在「念念即佛故」,就是你念佛的当下,你每一句佛号的操作,都是随顺于弥陀的本愿功德力,就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你在念佛的时候,能念的这一念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号也不可思议。所以这两个不可思议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这个心跟法的和合,就变成一种能感,能感性,跟弥陀本愿的能应就感应道交了,所以念念的随顺弥陀的本愿功德力。所以这个当中不必其他的「观想」,或「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所以这个净土法门,它是一行三昧的法门,古德说它是一行三昧,它以「一门圆摄百千法门」,这是一种总持的一个法门,一行三昧。

    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

    这个净土法门当中,「上上根」的人也不能超越他的「閫kun」(阃,三声阃),这个「阃」是范围。你根器再利,整个修行也不就是称性起修吗?蕅益大师也强调:能念的心力本来就不可思议,这个理持就是上上根人。如果你不能了解你的心力不可思议,也可以,信我是业障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愿力,一定能够救拔我们,也是行,这个是事持。不管是理持、事持,他所感应的佛、所生的净土,「往往」是「胜进」。

    这个「胜进」的意思是说:他这个功德超过他的因地,他的因地很小,但是功德很大,是这个意思。就是这种法门,都是偏重在称性起修的法门,就是微小的因地,能够创造广大的功德。因为他念念即佛故,「往往胜进」,是这个意思。「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佛陀讲的五时、八教,无量无边的法门,也都是因为一大事因缘故,而宣说的──为了成佛的因缘故。所以在本经当中,佛陀彻底的悲心,虽然没有人发问,佛陀的大悲心自然的流露这样的法宝,而且后面还很深的感叹:这的确是一个难信的法门、难信的法门。

    古德讲一句话说:我们修行的过程,成佛的一大事因缘,每一个人各有各的因缘。是什么因缘呢?「妙得其门,成佛不离当念。」有些人他在成佛的时候找对了门,说这个房子里面很多的宝,诶,他找到了门可以进去了,「妙得其门」。「成佛不离于当念」,不就是当下的那一念!临终的时候,「但凭六字出乾坤」,他出去了,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佛道。诶!说这个人成佛怎么这么容易啊?是的,「妙得其门,成佛不离当念。」

    「若失其旨,徒困修因于多劫。」说这个人找不到门,可惜啊,「若失其旨」,他失去了这个门的宗旨,「徒困修因于多劫」,他也希望能够厌离生死、成就佛的大般涅槃、万德庄严,但是他没有遇到这样一个法门的教导,当然他也不可能在打坐当中,自己想出这样的一个真理。怎么办呢?只好自己摸索,「徒困修因于多劫」,无量无边在生死当中打滚,但是他就是找不到门。

    你看看外道,你会怜愍他们。《成唯识论》上说:外道的修行,百千万倍于我们的精进力。所修的苦行,一天当中吃什么东西呢?一个手掌往这个米的地方按下去,拿起来多少米,今天就吃这些米,一天就吃一个手掌的米,不是用抓的,就这样放下去拿起来,一天就吃这样,整天的修苦行、修禅定。但是在成就圣道当中,没有一个人成就圣道,连一步都跨不出去,连善根都没有栽培。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也很感叹:我已经尽了我的全力了。「若失其旨,徒困修因于多劫。」说这个人找不到门,在外面晃了几劫,他就是不能进去,因为他找不到门。

    所以我们遇到净土法门,要真正生起感恩的心:内心当中被弥陀的本愿感动,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为我们宣说的一种感恩,对于历代弘传净土法门的上师感恩,然后你要发愿:好好的弘扬这个法门。末法时代,真正惠以众生真实利益的,就是净土法门,这是根本法宝,其他的都可以当助行。

    所以祖师大德感叹:这个成佛的因缘,有些人来说,很快的就成佛了,好象没有什么事情发生;有些人来说,撞得头破血流,但是他就是没有办法。这个「妙得其门,成佛不离于当念。若失其旨,徒困修因于多劫。」所以这个法门是很重要,你选择一个正确的法门,这件事情太重要、太重要。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一下:

    问:事持能不能见本性佛?

    答:他如果一开始就从事相下手,而见本性佛,这个人肯定过去有圆顿的善根在里面。我们讲善根发相,有些人修禅定,他的善根发相以后,他生起了智慧。智者大师解释说:因为他触动了他过去的善根。因为我们生命的流转,不是今生而已。他今生虽然没有得到大乘的思想,但是他过去生有这样的善根,他可能在修止的过程当中触动了,也是有可能的。

    问:

    答:一行三昧,这是《华严经》一行三昧的法门。一行三昧就是说,有些菩萨喜欢修广;有些菩萨他不想广修一切法门,喜欢修略,他希望你告诉他一个法门,他就能够成佛,就是喜欢坐直达车,这叫一行三昧,那可以,正念真如。如果从自力的角度,你就正念真如;如果他力法门,就念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就能够成佛,这叫一行三昧。就是一个法门就好,专修一个法门,以一个法门成就无量功德,这叫一行三昧。《华严经》有这样的一个法门叫一行三昧,念佛法门它正是一行三昧。

    问:

    答:其他法门也是有,它有一些也是总持的。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地方。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