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一心会”的入会仪式(三更) (第3/3页)
笑。
扬我威仪,士气大涨啊!
也就是国子监根本不需要考虑招生问题,若是民间的哪个书院能有这等事迹,不知多少学子要上门来投呢!
当然,对于几人建立的学社,国子监也没怎么在意。
各座学府里面的学社和民间的会社,时时刻刻都在诞生,且不说“一心会”规模很小,就看这最早一批成员,海玥、海瑞、林大钦、严世蕃、徐阶、赵时春,也就是四名监生,两位翰林罢了,看似不错,但在京师这个地方,实则是连朵浪花都翻不起来的。
而六个人除了海玥和严世蕃心中颇为期许,其他四人基本只是停留在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层次,就连徐阶都只是一个尝试。
待得简单的入会手续结束,海玥眼珠转了转,却觉得不能就这么简单地收人,至少也要走一个形式,让入会的成员有着仪式感:“我想请一位画工来为我们作一幅画,诸位能否接受?”
赵时春笑道:“可是效仿九老故事?”
唐武宗时,诗人白居易晚年在故里香与八位耆老燕集,有仰慕者绘成《九老图》,成为千古美谈,后人多有效仿。
徐阶有些赧然:“我们不过区区后进,资历尚浅,实在不敢当此殊荣。”
严世蕃则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诸位何必妄自菲薄呢,再者绘像之风近来颇为盛行,我等今日留作,来日再见,亦是一番佳话!”
到了明朝,画像风尚确实在文人圈子流行起来,比如后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甲申十同年图》,就绘制了弘治年间十位朝廷重臣的群像,又比如晚明画家曾鲸以“墨骨法”闻名,为王世贞、董其昌等名士绘制肖像,别说文人圈层,就连武将和商贾也可以定制画像,附庸风雅。
“好吧!”
众人纷纷颔首,又都有些跃跃欲试。
别说海瑞和林大钦,就算是徐阶和赵时春,都没有留下过画像,一时间还都有些好奇。
“我去棋盘街寻一位画师来!”
严世蕃自告奋勇,不多时还真的请来一位画师。
根据他的介绍,如今北京城内大概有百多名画师,其中宫廷画师有三十人不到,民间画师有六十人左右,最后剩下的就是宗教和礼制画师,服务于特定场景。
而严世蕃此次请来的画师,原先服务于宫廷,后来不知因何原因出了宫,在民间作画,技艺绝对是一等一的精湛。
画师听了海玥的大致要求,在庭院中选了一块地方,搬来六把椅子,一字排开。
海玥坐于正中。
左侧是海瑞,右手扶椅,端肩正坐;
再左侧是林大钦,右手持一书册,含笑而坐;
右侧坐着严世蕃,双手扶膝,笑容满面;
再右侧是徐阶,袖手端肩,正襟危坐。
最右侧是赵时春,右手持书卷,稍偏左正坐。
画师提笔。
……
嘉靖九年九月二十八,一心会建立,特请画工绘制群像,以作入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