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一百零三章 我看到了太阳(一更)

第一百零三章 我看到了太阳(一更)

    第一百零三章 我看到了太阳(一更) (第1/3页)

    金秋十月,国子监内一片宁静祥和。

    秋风轻拂,卷起几片树叶,飘落在青石板铺就的庭院中。

    学子们匆匆来去,却顾不得欣赏景色,反倒是探讨一起朝堂大事。

    对外藩安南的处置。

    宋朝太学作为最高学府,学生被赋予一定的政治话语权,那个时候的儒学更强调“士以天下为己任”,太学生将议政视为对修齐治平理念的实践,逐渐形成了“论列时政”的风气。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严格规定了国子监的诸多规定,洪武十五年有“学校禁例十二条”,其中就有“军国政事,毋出位妄言”,由此国子监学子的言论自由就被大大禁锢,但又不是禁锢得那么厉害。

    准确的说,还是看朝廷的风向,如果谈论的大事符合君臣的要求,那就是仗义执言;如果违背君臣的所想,对不住,太祖语录就要搬出来了,把国子监生抓入诏狱里严刑拷打的例子都有。

    而今的议论,就在朝堂允许的范围内。

    嘉靖在礼制上说一不二,谁敢反对谁就倒霉,并非完全出于孝心,主要关系到他继位的合法性。

    在这方面质疑,其实是在撼动他的天子之位,当然辣手无情。

    历史上徐阶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上疏触怒嘉靖被贬走的,他真要那么做了,依旧没人能救得了。

    但现在的朝堂,已经从礼制之争,变为了是否对安南用兵。

    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张视而不见。

    甚至就连大礼议新贵都不是一条心,首辅张璁主战出兵,顺天府尹霍韬赞同,次辅桂萼不同意出兵,吏部尚书方献夫附和。

    在这种事情上,嘉靖反倒颇为宽容,任由两派争执,各抒己见,并不施以责罚。

    当然这位天子也没有发表意见。

    而在一心会中,大伙儿也分为了两派。

    徐阶和林大钦是反战一派,认为国朝目前的局势,不足以对安南用兵;

    海瑞和赵时春是主战一派,认为安南内乱是千载难逢之际,足以事半功倍,一旦错过,恐怕再无收回交趾的机会了。

    严世蕃是骑墙派,等着哪一派占据上风,就跟着哪一派混。

    海玥自始至终没有发表意见。

    此时他抱着一摞书,回到斋舍,将夹着的两封信件取出,打了开来。

    入京师后,除了自己的进学生活外,他还最为关心两个人的情况。

    一位是芳莲郡主黎玉英,另一位是前广东按察使周宣。

    此时的两封信件,分别就是两人寄来。

    在国子监扬威不久,武定侯多了个便宜儿子的事情,在京师闹得沸沸扬扬,黎玉英就托人送了一封信件,给海玥报了自己的平安。

    而今这是第二封信件。

    海玥展开看了一遍,顿时眉头一扬。

    黎玉英此番来信,主要是讲述自己入宫见到了太后,尤其着重描述了慈仁太后蒋氏,言辞里满是倾慕。

    蒋氏是锦衣卫中兵马指挥蒋敩之女,兴王朱祐杬的妻子,今年五十四岁,生有两子三女,长子出生后不久即夭折,次子就是朱厚熜。

    这位蒋氏很厉害,前半生主持王府事宜,兴王病逝之后,蒋氏扶持幼子朱厚熜,把兴王府上下管理得井然有序。

    等到正德驾崩,朝廷选了朱厚熜入继大统,蒋氏的地位愈发关键起来。

    朱厚熜入京后第三天,就派遣官员迎生母进京奉养,其实就是把亲妈接过来支持自己,而蒋氏都已经抵达京师郊外,一听说自己将被当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