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355章 稻香(5K合章)

第355章 稻香(5K合章)

    第355章 稻香(5K合章) (第1/3页)

    又是一年春。

    从济南历城,一直到齐郡临淄,数百里范围内几乎已经看不到任何荒芜野地。

    老陈扶着曲辕犁,跟在黄牛后面,看着泥土像黑色的波浪一样翻涌。

    他深吸了一口气,那是湿润的,带着草根与生命气息的味道。

    “阿父,田鼠!”

    十四岁的儿子阿稻叫了起来,赤脚追着从犁下窜出的田鼠。

    “让它去吧,它也得活。”

    老陈朝儿子喊,随后不慌不忙地继续犁地。

    现在不是前年了,前年他们全家还在逃难,看见田鼠肯定是不能放过的,逮住就得生吃。

    为啥生吃?

    因为若被其它逃难的人看到,就得因抢鼠肉而相互搏杀了。

    多年前,老陈一家住在汝南平舆,还识过些字,算中庶之家。

    说起来祖上还能和颍川陈氏沾点关系,只是颍川陈家可能不愿认这个关系……

    因为老陈家中长辈信太平道,老陈还见过长社之战。

    由于当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老陈没有参与战争……幸好没参战。

    长社战后,官兵杀人无数,皇甫嵩似乎想杀灭所有与太平道有关的人,已经远远超出了作战平乱的范畴。

    于是,老陈全家逃离了故土避祸。

    一开始是往谯郡逃的,出来时家里有十七口人,到了谯郡就只剩九口了。

    老陈的父母与妻子皆病死在路上,女儿被乱兵掳去,而谯郡却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因为他们是‘流氓’,而且是与黄巾有关联的流氓。

    老陈只能一路向东,逃到徐州彭城。

    但没多久,徐州也出现了不计其数的‘黄巾’。

    老陈也算了解太平道的,他知道这些黄巾大多都是假货。

    这些‘黄巾’在彭城劫掠、杀戮、驱赶……无数庶民被驱为流民,豪族光明正大的霸占田地掳人为奴,徐州官府不仅坐视不理,反而以‘平定黄巾’为由强制征夫征税。

    看起来全是勾结的。

    而老陈这种外来流氓,也被当地豪族掳作了‘佃户’。

    说是佃户,实际上就是农奴。

    种地拉车挖矿修坟,腰后抵着刀,腿上拴着绳,每天一碗糠麸皮,啥都得干。

    女子长得越好看,命运便越悲惨。男子若是身强力壮,便有做不完的苦力。伤了病了就去死,就连死了的尸体都不知所踪。

    老陈不能让儿子过这样的日子,趁着一场暴乱,他和彭城的流民一起逃入东海,再逃往琅琊,又逃向青州北海……

    可没想到,青州北海竟也是如此。

    从汝南一直到青州,逃亡了好几年,没有一天安生日子,举家皆死于路上,只剩下了老陈和儿子阿稻。

    山穷水尽,衣食皆无,身上伤痕无数,一直被保护得最好的阿稻也生了病。

    那时老陈以为,自家这一脉,怕是要绝了。

    他想回家。

    既然全天下都没活路,那老陈觉着,至少应该死在故乡。

    他带着儿子避过了所有的官兵和豪族,躲开了各处的战火征伐——他在青州看到了举着‘徐州刺史陶’大旗的部队在平乱。

    但老陈已经不相信任何官府,更不相信徐州的官。

    他忍饥挨饿,四处躲藏,从北海来到济南,试图走驰道返回老家平舆。

    可阿稻却不行了。

    生病的阿稻,在多日的饥饿中变得奄奄一息,瘦得只剩了骨头,已经无法行走了。

    直到他们越过了一道土垣,见到一个插着“刘”字旗的义舍。

    那时,一个精瘦的兵士端来了两碗粥,说:“刘使君有令,无论何人,来者皆民,悉可安置,按口分田。”

    老陈还记得那碗粥的温度。

    那不是施舍的残羹,是实实在在的粟米。

    那是他几年没尝过的味道……或许不止几年,记不清了。

    见了阿稻奄奄一息的样子,兵士们还找来了个医者。

    老陈本以为和当年太平道一样,是喝些热水或是煮了防疫草的药汤。

    却没想到,那医者竟然真的开药扎针治疗了阿稻的病,留下了药材,而且不收诊金。

    医者说:“刘使君说了,医馆这两年不收钱,若要拿药,就去山里砍柴采药放到医馆就行。”

    老陈知道,这是到了能活命的地方了。

    这个小名阿稻,原本寄望于田的儿子,被老陈正式取了大名,陈到。

    ……

    如今,老陈租了三十亩官屯田地。

    说是租佃,其实是不设期限的,但抛荒或产量极低就得收回了。

    收成的六成归自己,四成交予官屯。

    起初老陈还不信,他在老家种了那么多年地,无论是庶民交税还是佃户交租,能留三成的便是恩德了,没见过只收四成田租的地方。

    可这里的屯田官拿着竹简,一笔一笔给他算了个清楚……没有口赋,没有算赋,没有徭役,就收四成田租,再无其他。若是家里有人进学,或是生了新生儿,还能退还部分田租。

    “若是赶上天灾,收成不好呢?”老陈当时小心翼翼地问。

    那年轻的屯田官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