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稻香(5K合章) (第3/3页)
远处有几个骑兵来了,那是玄德公的兵,也有可能是屯田官,常到处巡逻,偶尔会来各家询问收成。
老陈知道这些兵会调查贪腐害民之事,但老陈所在的官屯确实没出过什么破事。
屯田官也是玄德公的兵,公田的田租他也能按比例分一点,产量高分得自然就多。
屯田官也会经常去其他县巡逻查问,说是每个屯的产能是要评比的,若是产能高收成好,该屯所有人都能得到玄德公的嘉奖。
若是查出别处有屯田官贪腐,贪腐的财产会用来弥补佃户损失,而当年原本应该分给那个贪官的好处,就会给查明贪腐的人作为奖励。
“陈阿老!”
正说屯田官,屯田官就带了个年轻人过来了,在大路下了马,走上田埂朝老陈招手。
那年轻人看着有些青涩,还戴着冠,是个读书人模样。
“这位是新来的农官,来教大伙沤肥保土的新法,你先学学,学好了教教大伙。”
屯田官看起来对那年轻人很客气。
陈到行着学子礼,喊了声:“师兄!”
老陈忙点头,正要躬身行礼,却见那农官直接挽着袖子下了地。
“不用见礼,我也是隔壁屯出来的佃户……这陇分得真好,比农策上画的还好。”
年轻的农官看着老陈犁出来的垄沟,比划着大拇指。
“老把式了,就这点本事。”
老陈憨厚地笑着,他可不会看不起农官,阿稻说过了,农事学院出来的官都是一身的本事,人家伺候的田地每亩能多收一石粮呢。
陈到倒是没进农事学院,他眼下还是蒙学的学生,而且想进的是临淄军事学院。
……
夕阳西下时,陈到牵着牛,老陈扛着锄头,一同往家走。
炊烟从各家升起,在晚霞中织成一片朦胧的网。
路上,遇到归家的农人,与老陈招呼着,约他晚上一起去坝子里听书。
回到自家那两间木房,老陈仔细地把牛拴进棚子,添了草料,又摸了摸牛的额头。
牛低低地“哞”了一声。
老陈又给牛加了把豆子。
晚饭过后,远处又传来隐约的马蹄声,那是张将军手下的治安巡逻兵,每晚都会巡夜,据说偷懒的兵会被玄德公罚去挖茅坑……
这一晚,天上的星星很亮。
老陈想起家中长辈曾说的话:天上星多,地上人多,各安其位,便是太平。
是啊,士要做士该做的事,农要干农该干的活儿。
老陈不知这太平能有多久,但至少今夜,牛在棚里安卧,儿子在榻上酣睡,妻子在厨房收拾,谷仓里有足够的粮食,怀里还有明日沽酒的钱。
这就够了。
老陈坐在院里,摸出一支洞笛,吹起了故乡平舆的民谣。
笛声很轻,但飘得很远,在夜空下似乎与星星融在了一起。
妻子轻手轻脚的走过来,坐在了他身边。
“咚咚咚……”
一曲吹罢后,老陈闻声转过头,见一个年轻的青衫年轻人正在敲自家‘院门’。
这院子是栅栏围的,门也不算门,只有半人高,可以直接打开的,但这士人很有礼貌,特意等老陈吹完一曲才敲门。
“小子游历到此,却误了住宿,难得在此听到故乡之音,不知先生能否容小子在此稍歇?”
这年轻人牵着一匹马,还佩了剑,虽然没戴冠,却明显是个游学的士人,口中说着标准的官话。
“颍川人?可是要去临淄求学?”
老陈开了院门。
平舆离颍川很近,虽然分属不同郡,但仍然算是老乡。
“小子郭嘉,不是去临淄,是去济南艺术学院。”
那年轻人笑着从身上摸出一把铜钱:“小子买一餐饭食可好?方才闻各家炊食之香,实在是饿了……”
“哈哈,既是故乡游子,那便来吃顿饱饭,今时不同往日了,管顿饭还是管得起的。”
老陈推开了郭嘉的钱,让郭嘉进了门,牵着马带进了牛棚,给那马儿加了把干草。
怀孕还不太显的妻子端来了尚有余温的粟米饭,还搭了些豆羹和酱菜。
郭嘉在身上擦了擦手,抱拳致谢,接过饭钵,有些惊讶的叹了口气,随后开始狼吞虎咽。
吃得很快,老陈一曲笛子还没吹完,郭嘉已经在打饱嗝了。
“看你不像穷苦人啊,怎会这么饿的?可是不够吃?再去煮些……”
老陈让妻子再去煮一点,看样子剩饭不够用。
“不了不了……饿是饿,但食要有度,已经足够了,多谢长者美意。”
郭嘉连连推辞:“我进了青州,见成片整齐的农田,见了无数耕牛,听了无数织机之声……一时心有所感,这一天都忘了吃饭……”
老陈笑了,随后又叹了口气:“你从颍川来……颍川如今是何等模样?”
“……颇有些乱。一路过来,唯有青州能见到如此太平之象,嘉只在小时候见过……不,便是小时候,也没见过。”
郭嘉也叹了口气:“处处犁铧破土,处处牛马嘶鸣,孩童嬉笑,织机不绝,家家有炊烟,户户有足食……嘉贪此景,贪得走不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