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外籍兵团的指挥权(下) (第2/3页)
结束得太快了,按照原本的预计,这场城市巷战至少要持续2-3周,可德军只用了一周就解决了城内的苏军,这不正常。”
嗯!?
戴高乐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在他看来,德军现在势头正盛,北非、南斯拉夫、希腊几乎都是以横扫的姿态解决战斗,为什么不能在斯摩棱斯克快速解决战斗。
真正的防线,在南线的高加索油田,而高加索北面的斯大林格勒才是南线支点。
只要斯大林格勒不丢失,整个南线的苏军就有源源不断的后援部队与物资补给。
战争不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是后勤的比拼。
北面的列宁格勒,中路的莫斯科,南线的斯大林格勒这三座城市是苏军抵抗的三大核心。
说句不好听的,用数据来表达的话,每座城市代表着1/3的士气。
只要三大城一下,苏军就几乎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沈复兴作为多次从南线罗马尼亚挥师直插斯大林格勒的指挥官自然清楚,借助黑海的运输线,装甲集团军只要沿着黑海海岸线狂奔,就可以沿路修建小型码头获得海上补给。
打下克里米亚之后,要么登陆索契直奔巴库,要么东进直奔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
太熟悉了,简直跟回家一样。
但在这期间,中路军如果被阻在了斯摩棱斯克,沿着黑海进攻的部队很可能被南下的苏军包围,成为一支孤军。
如今,中路的斯摩棱斯克比预期的要快一周结束,那么不光是莫斯科危险,就连南线的核心支点斯大林格勒也同样危险。
沈复兴见他这幅模样便问道:“有地图吗?”
“啊?有不是,你要什么地图?”戴高乐不太理解。
“苏德的东欧地图,别告诉你没有。”
戴高乐耸了耸肩,让警卫取来地图,沈复兴将地图摊开,指着罗马尼亚以东的方向。
“看,虽然铁路轨道不同,但这条补给线特别清晰,从切尔卡瑟、彼得罗夫斯克、斯大林诺、罗斯托夫再到斯大林格勒。”沈复兴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南线苏军的集结、补给几乎都源自于此。
戴高乐看着极度专注的沈复兴眼神复杂,他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同时关注这么多战场,还能兼顾外交工作?
据说河内那里时常有小型摩擦,国内也是战争不断,他一个特殊代表竟然对德军进攻路线真熟悉?
沈复兴啧了一声:“如果不是罗马尼亚的三个集团军延迟了行动时间,现在切尔卡瑟就应该沦陷了,不过德军已经将乌曼的2个集团军围住,战报很快就会传来,下一步便是基辅与哈尔科夫。”
听到这里,戴高乐还是不理解:“这与你说的有什么关系?”
“中路军太快了,斯摩棱斯克的失陷,让南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只要有一支强力装甲部队南下,整个苏军南方集团军就有崩溃的风险!”
轰——!
看着地图上中央集团军的进展,再看看南方集团军的进展.中央已经完成了突破。
要么直取莫斯科,复刻巴黎战役。
要么南下
戴高乐猛然惊醒,这不就等于南线虽然守住了,但由于中路崩溃太快,整个南线侧翼完全暴露,很可能被彻底围歼。
那可是上百万大军!
像,太像了。
无论怎么说,苏军在南线虽然还是溃败为主,但毕竟“迟滞”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
就像是马奇诺防线顶住了德军,可对方却从阿登森林绕了过来。
只要切断苏军补给,这百万大军不出一个月就会崩溃。
不过戴高乐还是强作镇定:“这与你我之间的讨论并没有关联,莫斯科离我们太远,德军就在埃及边上。”
沈复兴手中的雪茄快要燃烧殆尽,可那烟灰却如同雪茄生命不甘终结的顽强,没有掉落。
“击败北非的德军,我想跟克里姆林宫那位聊聊,能不能用符拉迪沃斯托克来交换一支精锐巷战部队。”沈复兴突然咧开嘴笑了,笑得很诡异,笑得让戴高乐不寒而栗。
疯了,简直就是疯了!
此刻,在戴高乐眼中的沈复兴俨然就是一个疯子。
自己的国家半壁沦陷,他想的不是如何收复山河,而是找他要了一份安南的公民自决,然后竟然还要找那位他见过堪比柏林狼堡那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