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三百零九章 四百载未有济世能臣,廿四朝幸得大汉忠良!

第三百零九章 四百载未有济世能臣,廿四朝幸得大汉忠良!

    第三百零九章 四百载未有济世能臣,廿四朝幸得大汉忠良! (第1/3页)

    随着王令宣发,汉王命义子张绣领邢道荣、蔡瑁等荆州兵十万,出南阳以攻武关。

    命镇北将军夏侯惇领陈到、徐盛、夏侯霸等义子,并太史慈,领汝南之兵三万出颍川。

    命乐进、李典、陆逊领梁鲁之兵三万出梁国。

    两军汇合,以夏侯惇、陆逊为首,共计六万兵马攻轘辕关。

    而汉王自己,更是亲提淮南、江东之师,统纪灵、张勋、共计十五万大军,北上与诸将会师。

    其言:武关与轘辕关之中,谁能在自己大军到来之前,率先破关,进取洛阳者,可得泼天大功。

    另外又命属国齐王吕布领徐州之兵七万出琅琊攻兖州,以牵制曹军兖州兵马。

    倾汉、齐两国之人力物力,共计三十八万大军,号曰:水陆兵马八十三万!

    北上而济汉,匡国之志,在此一役!

    诏命下达,广布天下,宣天子之衣带诏,诉曹操窃国私用,残害忠良之累累暴行。

    汉王遂起八十三万大军,以攻司、兖二州,声言清君除贼,一统寰宇,还天下朗朗乾坤。

    消息既出,天下震恐!

    凡“八十三”万汉军所到之处,乡县郡吏无不涕泪横流,痛哭曹贼暴行,而感汉王忠义者。

    大军兵锋所指,齐呼汉王曰:

    【四百载未有济世能臣,廿四朝幸得大汉忠良!】

    那能不大汉忠良吗?

    这些迎面挡在汉国进军路上的小乡小县之首官,也唯有在心底为远在洛阳的天子与曹相默哀一句,好像他们虽然还活着,但已经是个死人了。

    这可是整整“八十三万”大军啊!

    我大汉开国四百年,就从未见过这么“忠臣”的臣子。

    你看汉王他明明能在淮南当土皇帝作威作福,过上一辈子人上人的生活,眼下却亲身履危,御驾亲征也要北上洛阳,迎救天子。

    汉王他实在是太“忠诚”了!

    于是汉王仪架所到之处,当地官僚无不颤抖着在路边伏拜叩首,行大礼参拜,山呼曰:

    “忠诚!!!”

    随着汉王大军北上,徐州吕布闻之,帐内诸臣哗然。

    陈珪、陈登父子及其党羽力主从汉而奉诏,北上伐曹,以维系自家属国下邦的地位。

    惟陈宫、张辽坚劝吕布,断不能奉诏,倘使助汉王讨灭曹操,尽得司、兖二州,则徐州尽为汉国所包围,远无外交,近无友邻。

    一旦汉国来犯,连友军盟友也无,覆灭只在眼前。

    此时此刻,唯有拒不奉汉王诏,力挺曹操,两相为盟,才得一线生机。

    吕布心虽忧,当听闻水陆两军“八十三”万这个数字时,纵然是当年在虎牢关上,视关外诸侯如同草芥的他,也不由为之心惊。

    想当年能凑出这个兵力的,还是十八路诸侯联盟,那可是吓的董太师都火烧洛阳跑路的架势。

    然布亦知从袁只得一夕安寝,曹灭则布亡,遂决计联曹抗袁,形成吕、曹联盟。

    不过在明面上,他还是怒斥了陈宫、张辽,谓之曰:

    “孤为袁氏忠良,与汉王有姻亲之好,岂可背义从贼,倒戈上国?

    此事休要再提,即刻整兵七万,北上伐兖,以彰孤向汉之心!”

    问听此言,以陈家父子为首的世家众人,皆称吕布为:“贤王!”

    那可不,听说执天下世家牛耳的汉王,在淮南整出了什么十大世家制。

    他们这些属国世家就在计划着什么时候,也能申请加入,我们齐国可也是汉王治下,你们淮南人,不待有地域歧视的。

    毕竟早去早排位,要是去晚了,等汉王治下越来越大,九州世家济济一堂的时候,那竞争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至于陈宫、张辽等人,虽有心再劝,但徐州大军尽操吕布一人之手,他意已决,自也无可转圜。

    众皆离去之时,吕布独独留下陈宫,在他惊疑不定的眸光中,吕布摈退左右,告知曰: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可为人属国下邦,郁郁久居人下?

    孤欲假意伐兖,待曹、袁交兵之时,倒戈一击,以成大业,先生可有教我?”

    陈宫:“.”

    好好好,不愧是你啊,奉先。

    得知吕布没有被眼前的安逸冲昏头脑,真要去帮汉王搞什么北伐大业,陈宫心下甚喜。

    不过面上,他还是试之曰:

    “将军既要助曹,何必奉此王诏?

    只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