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三百零九章 四百载未有济世能臣,廿四朝幸得大汉忠良!

第三百零九章 四百载未有济世能臣,廿四朝幸得大汉忠良!

    第三百零九章 四百载未有济世能臣,廿四朝幸得大汉忠良! (第3/3页)

迢,疾驰而来,是为了相助汉王,一片忠心啊。

    届时,相信自顾不暇的曹丞相,也很乐意相助盟友一把?

    是的,若不纳贡称臣,北上伐兖,就不能取信汉王,难免汉王会不选择曹操,反来惦记徐州。

    而若不真的亲率骑兵倒戈汉王,就不能取信曹操,让他放心将兖州兵力都撤回去同汉军决战。

    因此,唯有既伐兖,也倒戈,才能同时取信两方,既削弱牵制了袁术,又能为自家谋取最大好处。

    论阴谋诡计这块,汉王被公认为大汉第一,可说起反复无常来,他吕布称第二,还没人敢当第一!

    而一旦兖州、徐州连成一片,他贵为齐王,上可以连袁绍,下可以助曹操,终得战略纵深,来去自如。

    到那时,就又可以制霸苍穹了!

    这套反复横跳的计划使出来,大抵就上中下三种结果。

    最好的,当然是大破夏侯惇等人,均衡曹、袁两方实力,趁其焦灼之时,骑兵扬长而去取了兖州,占兖徐之地,脱出徐州樊笼。

    中等的,便是倒戈奇袭夏侯惇失败,让曹操在袁术的兵锋下自求多福,自己跑得快,同样取了兖州,占兖、徐之地。

    最差的,便是汉王冲冠一怒打徐州,而徐州又没能守住。

    这也没关系,只要取了兖州,损失就转移了,以兖州换徐州,同样逃出了被汉国包围的困兽之境。

    而在兖州,就能更好的联接上北方的袁绍,这才是当下真正能在汉国兵锋下,左右逢源的强力盟友。

    至于说曹操?

    不好意思,布身为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安与冢中枯骨为盟?

    按照这个计划,他吕奉先有足足三分之二的概率,能成为执掌两州之地的大诸侯王!

    今后群雄逐鹿,都有布一席之地,岂识操这冢中枯骨?

    阴暗的烛火中,亦如当年取兖州、夺徐州之时,平日里不怎么听陈宫之言的吕布,每每在这种反复无常的计策上,能与陈宫达成前所未有的默契,发挥远超以往的实力。

    他二人如何相视而笑,阴谋秘议,暂不去提,与此同时,洛阳。

    洛阳,皇城大殿。

    群臣毕至,皇座空悬,独曹操在龙椅之下,摆了张太师椅,目视群臣!

    他拿着手中情报,话语森寒入骨。

    “公孙瓒称燕王,袁本初称魏王!!!

    奸臣贼子,目无王法,这大汉天下,还有人把天子放在眼里吗?

    除了我曹孟德,这世上就没有匡汉忠臣,兴汉义士了吗?”

    众人皆无言,讷讷俯首,目不斜视,没有人敢看曹操座椅旁边那座空荡荡的龙椅。

    免得曹操疑心,他们在讽刺他也没把天子放在眼里。

    没办法,此前刘繇传衣带诏之事,不仅把天子坑的被曹操关了禁闭,还把朝中但凡有点骨气的汉臣,都杀了个遍。

    眼下就连杨家都已倒向曹操,还能活着站在这里的,不是曹臣,就是敢怒不敢言的。

    除了一个人,只见荀彧凛然站在众人之前,目视曹操。

    “臣闻曹相言:使天下无有汝,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今曹相仍在,何天下称王者众矣?”

    曹操:“.”

    还不是袁公路带出来的歪风邪气!

    人心不古,道德沦丧,本相又有什么办法?

    没等他多言,便见一侍者喘着气,急跑过来,口中急呼。

    “完完了。

    朝廷完了,大汉完了啊!!!

    汉王袁术,发兵八十三万,言其奉天子衣带诏之命,北伐济汉,解救天子!

    兵锋所过之处,天下无有不臣者。”

    什么!!!

    此言一出,满座骇然!

    八十三万大军北伐?

    闻袁术军势浩渺,上下皆有惧色,众人议论纷纷。

    一些原本对曹操暴行,敢怒不敢言之人,居然像是有了靠山,小声耳语嘀咕道。

    “看来汉王是大大的忠臣啊,他来拯救天子来了。”

    “是啊,是啊,若是曹相出城请罪,还政天子,他是不是能退兵呢?”

    “八十三万大军,谁能敌之?

    不管汉王退不退兵,也可尝试一二。

    大义在前,曹公何惜己身,当效仿晁错,为天子分忧才是。”

    然而众人这些胡乱议论声,随着曹操一道冷冽目光扫来,顿时鸦雀无声,再不敢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