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火种 (第1/3页)
薛景仙率先翻身下马,几步走到那募兵的汉子面前,从怀中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锦囊。
并非金银,而是几件上好的玉佩和一枚金带扣。
这是他身为官员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的体己之物。
他将这些东西毫不犹豫地放入其中一口敞开的箱子,与铜钱金银碰撞出清脆的响声。
“壮士!此乃薛某一点心意。转告贵上,其志可嘉,其行可敬!然则,叛军铁蹄转瞬即至,长安非久守之地,亦非起兵之所,望贵上慎之,保全自身为上。”
身旁另一位官员也解下腰间鱼袋,并几块银锭,放入箱中,接口低声道:“若欲起兵,或可效河北颜公,转进山河险要之处,联结四方,徐图恢复。”
其余人也纷纷下马。
有的解下腰间价值不菲的玉带,有的掏出囊中所有的银钱,甚至有人褪下指间的金戒指,发上的银冠,一言不发,只将那还带着体温的物件,郑重地放入箱中。
这不是施舍,而是无声的支持。
平日里起兵是谋反,如今关头起兵是护河山。
他们分得清。
所以才忍不住出言劝告。
那募兵的汉子听罢,并未立刻回答,而是转身快步走向后方一辆看似普通的青毡马车,低声禀报。
车帘纹丝未动,寂然片刻。
旋即,一个清冷而平静的声音透过车帘传了出来,压过了现场的嘈杂,清晰地传入薛景仙等人耳中。
那声音的主人似乎极为年轻,且……清越透彻。
竟是个女子的声音。
“多谢诸位厚赠,更谢诸位良言。”
“转进险要固然是稳妥之道,可若人人都求稳妥,都求自保,这满长安城的百姓,又当如何?”
“在下散此家财,非为自守一宅一院,更非为博忠义虚名,所为者,乃这满城被弃的百姓,叛军凶残,若无人稍作抵挡,任其长驱直入,则玉石俱焚,生灵涂炭。”
“在下力薄,然站于此地,贼寇便需分兵来看,便能多一刻容百姓西逃或藏匿。”
这数十万黎庶,他们走不了,他们无处可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