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师生闲谈(上) (第2/3页)
窗苦读。可若你手里有钱,那就简单的多了,直接花钱捐一个官儿,获得士绅的身份。
二十一世纪中叶前后,影视剧都是洗白地主阶级,总而言之一句话,地主都是勤劳肯干,踏实进取才有的家业。真实的历史,地主阶级最喜欢天灾人祸,这个时候就是盘剥的最好时机,那些连天阡陌的土地,九成以上就是这么来了。
不得不说,血缘是个很奇怪的东西,高中的时候有同学就很自豪,自己的母亲是地主出身,爷爷是贫农,然后在那里吹嘘地主的好,甚至诋毁伟人。这种人脑子还是不太清楚,若不是伟人解决了土地问题,统一了起跑线,你老爸家徒四壁的贫农,还想娶地主小姐,做什么春秋大梦?
《白毛女》好在是拍的早,要是搁现在,高低得来一个深情男二黄世仁默默守护喜儿。刚愎自用的大春,穷还死要面子的大春误了喜儿一辈子。
明代的这些地主占领的土地很多,但人家有士绅的身份,不用交税,大明王朝到后面为啥那么憋屈,手里没钱,军队不满饷,甚至没有军饷。募兵制下,没有军饷,吃不饱,穿不暖,军队能有战斗力才怪。
魏征看出来,李承乾一时不好解释,他笑着说:“看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那么我们换一个问题讨论,后世最让人反感的王朝是哪个?”
李承乾沉默片刻:“我个人比较讨厌最后那一个。”
魏征问道:“为什么?”
“开国太过血腥,落幕的又太没骨气。”
“有多血腥?”
李承乾思索片刻:“首先是圈地,一开始圈占的只是无主荒田,以及战乱后那些前朝达官贵人的田亩。发展到后来,这种圈地已经变态到,指哪儿圈哪儿,大部分普通百姓流离失所。第二条就是改变服侍和剃发。”
“这一条很可怕。”魏征脸色凝重,叹气道:“衣冠不存,断绝的是文化。”
“还有一条投充法,招收贫民役使,这不是普通的劳逸,一旦有人去了,就被充作奴仆,身家性命全部易主,可以被随意买卖。”
魏征怔在当场:“就没人反抗?”
“当然有,不过不成规模,难成气候。”
清朝从建立之初,就一直有人反抗。
“还有一条逃人法,举个例子,某人投充到某个大户人家做了奴隶,主人家又非常残忍,这个奴隶受不了虐待逃了,谁收留这个奴隶,就会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