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你们可千万别说是我的徒弟,为师怕丢人 (第2/3页)
。
“嘉颖?”
温禾愣了一下,转身望去,只见正堂门口,阎立德正陪着一位身着淡蓝色圆领袍的老者走出来。
那老者约莫六十岁上下,须发虽已花白,却精神矍铄,身姿挺拔如松,即便穿着常服,也难掩一身久经沙场的威严,不是李靖是谁?
“原来是代国公!”
温禾连忙快步上前,躬身行礼,语气恭敬。
“下官见过代国公。”
李靖走上前,伸手扶起温禾,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脸上露出几分笑意。
“倒是许久未见了。”
“嘉颖啊,你今日怎么又来了?”一旁的阎立德笑着问道。
温禾讪讪,半开玩笑地说道。
“立德兄这话说的,难道我没事就不能来工部看看你?还是说,立德兄不欢迎我?”
阎立德没好气地横了他一眼,嘴角却带着笑意。
“你啊,就会贫嘴,你平日里若是没事,便是某亲自请你过来,你都未必肯来,如今连续两日都往工部跑,定然是有急事,别跟我绕圈子,快说吧。”
温禾见阎立德戳破了自己的心思,也不再打趣,收起笑容,正色说道。
“确实是有急事,昨日我从东宫出来后,和虞公……也就是虞左庶子打了个赌,需要尽快把之前跟你说的‘器物’造出来,所以今日来,是想跟你敲定工匠和材料的具体事宜,看看能不能尽快把人和东西送到我城外的宅子里。”
他没细说要造的是热气球,也没提赌约的具体内容,只含糊带过了“器物”二字。
阎立德何等精明,闻言便明白了大半,当即点头道。
“原来是这样,那确实得抓紧,你放心,工匠和材料我都已经帮你准备好了,明日一早你派人来即可。”
温禾闻言,心里顿时松了口气,可转念一想,又有些不安,连忙问道。
“立德兄,你把这么多手艺好的工匠调给我,工部这边会不会人手不够?毕竟现在工部又要赶制军械,又要管水利,本就忙得不可开交,若是因为我这边抽调了工匠,耽误了正事,那可就不好了。”
“你倒是有心了,还惦记着工部的人手。”
阎立德笑着摆了摆手,转头看向一旁的李靖。
“不过你放心,如今工部倒是不缺人了,这还得多亏了代国公。”
温禾闻言,好奇地看向李靖,眼里满是疑惑。
阎立德见状,笑着解释道:“今日早朝时,我跟陛下提了一嘴工部工匠紧缺的事,说既要赶制军械,又要应对水利,人手实在周转不开,代国公听到后,便向陛下建议,从军中招募那些懂手艺的士兵,不少士兵在入伍前就是工匠,会打铁、木工、织布的不在少数,让他们暂时借调给工部,等忙完这阵子再回军中。”
“陛下当即就同意了,还下了旨让兵部配合,这不,才一个上午的功夫,兵部就送来了名册,足足有三百多人,都是懂手艺的巧匠,工部的人手一下子就充裕起来了,调给你十几个人,根本不碍事。”
温禾这才明白过来,连忙转向李靖,躬身道谢:“原来如此,多谢代国公为工部解围,也多谢代国公成全,若非如此,我这边也没法顺利抽调工匠。”
“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李靖笑着扶起他,话锋一转,眼里多了几分好奇。
“说起来,昨日你和虞世南打赌的事,如今朝堂上已经传开了,不少人都在议论,说你要造一样能‘惊世骇俗’的器物,可没人知道你到底要造什么,老夫也好奇得很,你不妨跟老夫说说,到底是什么宝贝,能让你跟虞世南赌上一把?”
温禾闻言,心里先是一愣。
他以为自己和虞世南的赌约只是私下约定,没想到竟然传遍了朝堂。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诧异,按说虞世南性子严谨,若是知道赌约传开,定然会解释清楚,可如今众人只知赌约,不知他要造什么,显然是虞世南刻意隐瞒了。
他沉吟片刻,瞬间想通了其中关节、
虞世南定是觉得,自己未必能造出热气球,若是现在把“造飞天器物”的事说出去,日后自己造不出来,不仅会被朝堂众人嘲笑,还可能因此被弹劾。
虞世南虽与自己有赌约,却不愿见自己落得那般下场,所以才故意隐瞒了赌约的具体内容,只让人知道二人打赌,却不说赌的是什么。
想明白这一点,温禾心里不禁对虞世南多了几分好感。
这小老儿看着古板,但人品确实不错。
他看着李靖好奇的眼神,又看了看阎立德探究的目光,有些为难地说道、
“代国公,立德兄,不是我不愿说,实在是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造出来。这器物的原理虽不复杂,可从未有人造过,中间若是出了差错,怕是就成了笑话。我想着等造出来再说,若是现在说了,最后却没成,反倒让二位失望。”
李靖见他说得坦诚,也不勉强,笑着摆了摆手、
“罢了罢了,老夫也不问了。不过老夫相信你的本事,你既然敢跟虞世南打赌,定是有几分把握的。老夫等着,到时候你定然会给老夫,给满朝文武一个大大的惊喜。”
温禾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讪讪地笑了笑。
这时,阎立德看了看天色,对李靖说道:“代国公,咱们刚才商议的事,还有些没敲定,不如咱们再回正堂细说?”
李靖点头应下,转头对温禾道、
“嘉颖,老夫和阎尚书还有公务要谈,就不陪你多聊了。你那边若是遇到什么难处,或是需要帮忙,尽管来找老夫。”
“多谢代国公。”温禾躬身道谢。随后,温禾又跟阎立德道别,便带着齐三和玄甲卫转身离开。
翌日天刚蒙蒙亮,温禾便起身洗漱,随后叫来张文啸。
温禾将接收工部工匠和材料的事托付给他。
接下来的几日,他几乎都泡在长安外的宅子里。
白天和工匠们一起琢磨热气球的图纸,指导木匠拼接木筐支架,和织锦女工商议如何将蜀锦缝制成严密不漏气的气囊。
晚上则在灯下修改设计,计算气囊的承重和热气的用量,忙得脚不沾地。
不过即便再忙,温禾也会抽出时间回长安一趟。一来是怕温柔惦记,那小丫头自小跟他亲近,若是一连几日见不到他,定会撅着嘴闹脾气。
二来也是要看看孟周三人的情况,春闱刚结束,三人还在等发榜,温禾怕他们心里焦虑,回去也好安抚几句。
每次回温府,温柔都会扑上来拉住他的袖子,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温禾总是笑着揉揉她的头发,只说是在忙公务,等忙完了就带她去城外玩,惹得温柔满心期待。
就在温禾忙着造热气球的时候,长安城内,春闱发榜前的氛围却越来越紧张。
最忙的人,除了负责统筹阅卷的马周,便是李世民了。
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开科取士,关乎大唐招揽人才的名声,也关乎朝堂未来的人才储备,由不得他不重视。
进士科、秀才科和明经科的答卷,他都要亲自过目,有时甚至会熬夜批阅,连饭都顾不上吃。
这日深夜,太极殿的暖阁里依旧灯火通明。
李世民坐在案前,面前堆着厚厚的答卷,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低头看向高月刚端上来的夜宵。
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旁边还放着两碟小菜。
“今日怎么又是羊汤?”
李世民不由蹙起眉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他虽喜欢吃羊肉,可这几天顿顿都有羊肉,从羊排到羊汤,换着花样来,再好的东西也有些腻了,更何况羊肉在此时算得上珍贵食材,这般天天吃,实在太过奢侈。
高月连忙上前解释,语气带着几分哭笑不得。
“陛下,今日高阳县子那边又摔死了两只羊,他自己留了一只给工匠们补身子,另一只便让人送入宫来了。”
“这竖子……”
李世民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笑了出来,摇了摇头。
“朕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造飞天的工具,还是开了个屠宰场,自从他开始折腾那东西,宫里就没缺过羊肉,下次朕倒要问问他,到底还摔死了多少只羊。”
话虽这么说,李世民心里却没半分责怪,反倒有些好奇温禾的进度。
他端起羊汤喝了几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几分疲惫。
放下汤碗,他随手拿起案上的一份答卷,刚看了几行,目光便被吸引住了,原本有些倦怠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嘶……”
李世民轻轻吸了口气,手指在卷面上来回摩挲,不住点头。
“不错,不错!此人对《礼记》《尚书》的理解颇为深刻,所书见解既结合了先贤之言,又不局限于旧说,还提到了‘以民为本’的治世理念,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文笔也公正沉稳,没有浮夸之气,这明经科第十六名的文章,倒是难得的好答卷。”
他又仔仔细细将答卷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才对高月说道。
“你把这份答卷送到马周那里,跟他说,此考生可列为今年明经榜魁的备选,让他再仔细核对一番,若是其他答卷没有更出色的,这榜魁之位,便可以定给他了。”
高月闻言,心里一惊。
陛下竟对这份答卷如此看重,还直接定为榜魁备选,可见此人确实有真才实学。
他不敢迟疑,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那份誊抄好的答卷收下,生怕不小心弄坏了。
就在高月准备躬身退下时,李世民忽然开口叫住他、
“对了,你去马周那里的时候,顺便问一下,这份答卷的考生名叫什么,籍贯何处。此人对经义的理解透彻,又有自己的见解,日后若是入朝为官,做朕的编撰或是进弘文馆也可。”
高月这下更是震惊,忍不住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
编撰负责整理典籍、修订史书,起居郎则记录帝王的言行举止,这两个职位虽不算高位,却都是靠近中枢、需要真才实学的要职。
陛下竟直接为一个还未发榜的考生安排好了职位,可见对其有多赏识。
“诺!”
高月压下心里的惊讶,恭敬地应了声,捧着答卷快步退了出去。
大概小半个时辰后,高月急匆匆地回到太极殿。他先是在殿门口平息了一下急促的呼吸,又仔细整理了一遍衣袍,确保没有失礼之处,才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
进入大殿,他便躬身行礼。
“启禀陛下,奴婢回来了。”
“嗯。”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答卷,抬眸看向他,语气带着几分期待。
“可问出姓名了?”
“回陛下,问清楚了。”
高月连忙回话。
“这份答卷的考生,乃是淮南道寿州人士,名叫吴生,马侍郎还说,吴生的答卷在明经科中确实最为出色,除了这份,他的策论也写得中规中矩,若是定他为榜魁,定能服众。”
“其余共同阅卷的官员,亦是如此说的。”
“吴生?”
李世民闻言,手指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