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又爱又恨,蒙特卡洛 (第1/3页)
随后的摩纳哥大奖赛,赛会的主办方与FIA迅速筹备了大量的纪念活动,以此来缅怀这位为F1的赛车运动带来了深远影响的伟大车手。
除此之外,车手们和工作人员平时属于各自车队的鸭舌帽,也统一换成了写着NIKI的红色帽子。
斯人已去,接下来的生活还得继续。
尼基.劳达本就是哪怕浑身重度烧伤也要坚持坐进赛车的斗士,想来他也更希望看到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车手继承他烈火般的精神。
媒体们似乎特别乐意从车手们的嘴里问出他们是如何如何地敬仰这位老人,只要将镜头对准了围场内的谁,吐进话筒的内容永远都离不开“Niki这个Niki那个”
回答的内容几乎也都大同小异,就连小红牛车队都专门开会为这类的回答设定了几套模板,当然如果本人和劳达先生有过缘分和交集的也可以酌情增添一点内容。
这种时候可丢不得份,宁愿平庸也不要触犯公众情绪的霉头。
事实上大部分人的回答都很平庸,劳达先生以及他的事迹在围场内是人尽皆知没错,但能和他直接产生了交集的人确实没有几个。
能面对镜头侃侃而谈的人大都是一些年龄大一些车手和领队们,哪怕是少言寡语的Kimi这一次都难以自已地发出了许多感慨。
其中汉密尔顿似乎尤为擅长这个,当然目前围场里的车手确实也就只有他和尼基.劳达的关系最近。
束龙其实也有一些可以说的,比如他完全可以分享一下劳达先生给他发来的短讯,又或是说说当年和梅奔青训的缘分擦肩而过的那些事。
只要有心,其实很容易就可以将束龙塑造成一个备受劳达看好,并且随时准备接过对方衣钵的围场主角。
想来媒体大概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在这个关键节点也很乐意将他捧上头条。
这随之而来的必定就是大量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说不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泰牛置换车手的考虑施压。
马尔科确实有过这样的考虑,但仅仅也只是有过,这口人血馒头能吃得下去那确实是有点不当人了。
在外界看来马尔科或许和劳达是一辈子的死对头,但都斗到了这把年纪,所谓的死对头又何尝不是互相知根知底的挚友。
至于束龙则根本就没有往这方面考虑过。
有些埋藏于心的情绪本就不适合拿出来分享,能抬着和媒体说的东西经过了层层的粉饰之后,又能剩着几分还能属于自己原本的想法?
可能自信一点的人觉得少说能留有七成吧,但从脱口而出的那一刻开始,怕不是早就将自己也催眠信了个十成十。
束龙确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敬仰着如劳达和塞纳这样的传奇车手。
他所神往的并不仅仅只会有这两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着的冠军数量,更有他们在赛车中展现出来的那种令人折服的精神意志。
在他看来定义一位车手成就的东西绝不仅仅只是成绩而已,如果仅仅以获得冠军的数量就草草地将一名车手的生涯盖棺定论,那未免也有些太肤浅了一点。
舒马赫的七冠确实令人钦佩,但仅仅只获得三次世界冠军的塞纳和劳达难道就真的不值一提了吗?
那硬生生从舒马赫的嘴里抠出两个世界冠军的阿隆索呢?
或者在众神归位的年代为自己拼出世界冠军的Kimi?以及在曾经诸神大战里杀出一条血路的达蒙.希尔?
他们的世界冠军数量更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同样伟大的车手。
车神这个称号绝不仅仅只是成就的代名词,更有其背后所代表的精神象征,而想要致敬这样的精神,只抬着嘴说说是绝对不够的。
身为车手,所有的一切,终究还是要用在赛道上的表现来说话。
而眼下,没有什么比蒙特卡洛赛道的摩纳哥大奖赛更适合的表演舞台了。
摩纳哥大奖赛,这是一场无论在观众还是解说们的心目中都无比无聊的一条赛道,基本上看完了排位赛就可以宣布结果睡觉了。
但是这条赛道在车手们的心目中却有着别样的意义,车手圈内甚至一直都流传有:“宁愿没有世界冠军,也要换取一个摩纳哥大奖赛冠军。”的说法。
作为与印地500和勒芒24小时耐力赛并称为“赛车三大盛事”的摩纳哥大奖赛,其本身的历史比F1都还要悠久,是无数车手梦寐以求都想要攻克一次的赛车圣地。
若是谁能够在上述的这三项赛事中均夺冠,将成就赛车界罕见的“三冠王”荣誉,可惜目前仅有格拉汉姆·希尔一人达成。
阿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