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又爱又恨,蒙特卡洛 (第2/3页)
索之所以退役了还如此拼命,就是想要再一次冲击这项赛车界的奇迹。
而束龙哪怕目前暂且还不敢奢望这条赛道的冠军,却也想借着这个机会重新对领奖台发起一次挑战。
摩纳哥国家本身就那么一丁点,可以说赛道有多大他们的国土就有多大,但凡再扩建一点就都要跑到隔壁的法国去了。
从摩纳哥大奖赛设立至今,赛道的布局经历了几次更改,却非但没有降低在这里的比赛难度,反而越发的变本加厉。
作为全赛历难度最高的赛道,这里对于车手本身驾驶技术的考验最为严苛,现如今混动规则下体积越发庞大的F1赛车更是需要车手们对于赛车的掌控精确到极致。
和雨战一样,这里也是最能够看出一名车手上限的试金石。
但是同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摩纳哥大奖赛的正赛会变得越发无聊的主要原因。
束龙在这里获得过F2的正赛冠军,那是因为他当时在这里获取了杆位,而且在轻松防守了身后的勒克莱尔二十五圈之后,对方因为左前悬挂的故障退赛了。
冲刺赛只拿了第二,哪怕经历了一路的砍瓜切菜,却也因为倒序发车的缘故让束龙被勒克莱尔给卡了一整场。
就连比F1赛车小了一大圈的F2在这里想要超车都如此的困难,可想而知到了F1的正赛里想要超越前车又是何等的天方夜谭。
要么只能依靠起步时的优势,要么就指望车队的正赛策略,或是某个撞了大运的直接干涉到比赛进程的红旗。
所以在这里,排位至关重要!
除非明天下雨,否则排位赛的最终成绩几乎就可以看作是明天正赛的最终成绩了,而遗憾的是天气预报显示明天是个大晴天。
也正是因为这样,哪怕已经吸取了上一场的教训,小红牛依旧没有选择额外的白胎,反而是又一次整出了两套黄胎和十套红胎的究极极端方案。
不仅仅是他们,这一场比赛里十家有九家是这么干的。
所得到的回报自然也非常的可观。
排位赛的结果梅奔再次包揽一二名,汉密尔顿对于劳达的致敬并没有仅仅浮于表面,以绝对的优势战胜队友博塔斯夺得了这一场比赛的杆位。
紧随其后的则是赛车得到了重大升级的维斯塔潘,他凭借着对赛车在低速弯的绝对控制,以领先维特尔0.3秒的优势拿下了排位赛的P3。
而束龙最终仅落后维特尔0.063秒,遗憾位列第五,阿尔本则神勇发挥排到了P7。
除了实力方面的因素,小红牛这一次能拿到这么高的发车位次也是沾了一点运气的光。
首先是法拉利那边又整大活。
可能是为了给维特尔创造干净的赛道条件吧?车队让乐扣在Q1做了两个飞行圈之后就自信收车,哪怕勒克莱尔在TR里再三确认他的成绩是否安全,车队都始终自信地回复着“No problem.”
结果呢?
当法拉利意识到赛道条件的衍进速率让他们的晋级并非保险的时候,勒克莱尔只能绝望地坐在车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主场就被Q1淘汰出局。
摩纳哥大奖赛和其他赛道有一处最大的不同,那就是这里的排位赛车手们几乎会在时间限制内不断地做飞行圈刷新自己的成绩。
因为这条赛道单圈的长度非常之短,仅仅只有3.337公里,这里也是全赛历唯一一条正赛需要跑足足78圈,里程却不到三百公里的赛道。
又因为绝大部分赛段的平均时速都特别低,轮胎整体的磨损程度都并不高,哪怕红胎的配方已经是目前最软的C5,却也同样可以支撑赛车做复数的飞行圈。
甚至还可以不断地刷新圈速。
再加上赛道极其拥挤,交通状况难以预测,干净的推进窗口很难靠车队计算出来,只能让车手留在赛道上一圈又一圈地碰运气。
所以和其他赛道赛车出去做一个飞行圈,然后就回到P房调试赛车等下一个窗口不同。
摩纳哥的排位赛往往需要车手们从头飙到尾,只要一有机会马上就要尝试刷新自己的成绩。
且不论交通状况如何,也不提街道赛容易积蓄热量快速衍进的赛道条件,单是能让车手随时保持火热的手感确保下一个飞行圈质量这一条,就完全没有理由把车手按在P房里坐着。
法拉利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决策,也不知道是太过于愚蠢还是太过于自信,总之就是非常地匪夷所思。
当然也多亏了他们,摩纳哥这条赛道上可以说直接为束龙就排除了一个竞争对手。
幸运的事情还不止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