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二位导演,一波三折 (第1/3页)
哈梅林说的这个关于轮胎设置的调整,主要是因为雨胎、半雨胎和干胎的胎壁厚度、触地面积以及胎压高低上有些微的差别,他们需要及时更改传感器模式才能准确地获得轮胎实时的数据。
进站就是一个正常的进站,换胎的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但是因为安全释放的缘故,这一次进站的耗时被拖延到了将近四秒的,出站后束龙还是落到了第四。
还算可以接受,毕竟现在黄旗还没有结束,只要没有因为换胎被身后的人过掉影响就不会太大。
大部分的车手都趁着这一次黄旗的机会进站换了半雨胎,少数有几个比较犟的人依旧固执地坚持着自己雨胎的选择。
就比如现在卡在了博塔斯之前的马格努森。
今天他的发车位置比较靠后,从第十三位起步,现在借着大家都进站换胎的机会一下跃升至了第二。
很难说对方的选择到底正确与否,尽管大家现在都换上了半雨胎,但其实目前赛道上的积水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有些地方可能用半雨胎的速度会更快一些,但像是六号弯末端这种积水比较严重的区域,显然还是全雨胎更有优势。
而且从比赛正式开始到出黄旗其实也就跑了一圈多一点而已,其他时候都是慢悠悠地跟着安全车巡游,起步的这套雨胎状态其实还非常好。
雨战的复杂就在于,慢车可以凭借地势更轻松地防守快车,而实力更强的车手也能有更多开着慢车进攻快车的机会。
所以有时候比起追求更快的圈速,在雨战中能有机会占据到前面的位置反而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虽然马格努森目前的成绩不怎么样,但人家好歹也是首战即登台还拿了个P2的天才车手,自问不比围场内目前炙手可热的束龙差,他也想开着丐版法拉利趁着雨天好好地挑战一下梅奔。
最关键的是今天的天气其实有些捉摸不定,这就为马格努森的这一场豪赌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条件。
现在具体的情况就是,赛道上的积水虽然已经被这些时速三百多公里的大型真空抽水机给排干了不少,但天气预报显示可能在十分钟内赛道上的雨势又会进一步地扩大。
如果马格努森能在这段时间里在管理好轮胎的温度的同时还能守住位置,那么他这白嫖来的足足十一个位置的跳跃就赚大了好吧!
但是雨战同样还有另一个不得不说的特点,那就是赛道的情况此一时彼一时。
因为佩雷兹发生事故的地方离维修区不远,而且撞停后旁边就是一个安全通道,赛会很快就清理干净了事故的现场,比赛在第五圈便又重新恢复了绿旗。
由于重新发车的节奏被掌握在汉密尔顿的手中,跟在后面的马格努森一时反应不及,一下就被拉出去了老远。
好在雨胎当下的牵引力表现还是比半雨胎更好一些的,倒也没有一个起步就被后面的博塔斯给偷了位置。
可是当赛车的速度起来了之后,在博塔斯强硬逼迫下轮胎迅速过热的马格努森就连二号弯都没有撑过去,直接就被博塔斯轻轻松松地插进了内线一举过掉。
没办法,跟工作温度通常都上百摄氏度的干胎不一样,蓝色全雨胎的工作温度才有40℃左右。
前面两圈有安全车带着可能都没觉得有什么,现在比赛一恢复直接就原型毕露了。
这么一来如果不想让雨胎在几圈内迅速报废,马格努森不仅需要收着点油开,他还得牺牲自己的赛车线去寻找赛道上积水更多的地方为自己的轮胎降温。
这种已经表现不了丝毫斗志的赛车自然没有办法对束龙形成任何有效的阻挡。
就在同一圈的五号长弯,束龙只是沿着已经被跑出了明显车辙印的常规赛车线跑,几乎没费什么功夫就像是超被套圈的蓝旗车一样轻松翻了过去。
这就是雨天选错了策略的下场,马格努森的滑铁卢还远远没有结束,从第五圈到第九圈,短短四圈的比赛就让他从P2的位置一路被轮到了P12,最后不得已进站换半雨胎,直接落到了队尾。
万幸车队在关键的时候没有特立独行,如果当时小红牛硬要让束龙留在赛道上保持领跑的位置,那现在他多半也已经抓瞎了。
不过也别高兴得太早,轮胎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其他所有车手的身上。
赛道上其实一直都在飘着小雨,但是这么一点可怜巴巴的降雨量已经完全赶不上赛车的排水量,赛道的表面随着比赛进程的推进正在迅速地变干。
不论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三计时段,每一段都有几乎已经达到可以上干胎条件的清晰赛车线。
刚才马格努森雨胎的困境同样也开始在半雨胎上出现,半雨胎的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也就在60℃左右,其实也没比蓝色的全雨胎好到哪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