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36章 让贤

第36章 让贤

    第36章 让贤 (第3/3页)

 实话说,除了皇帝朱瞻基和李显穆之外,就连内阁众人以及夏原吉都搞不懂蹇义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这就是人和人的不同,大部分官员最后就是觉得丢一丢脸而已。

    但蹇义不一样,他是个老顽固,死脑筋、一根筋,这种人一旦确定一件事就会矢志不渝,看起来最是坚强,最是不可动摇,但实际上这种人也是危险,一旦将他所坚持的真的打破,一下子整个人就崩了。

    李显穆正是了解蹇义此人的性格,方才才会出言襄助。

    如今局面和他所预料的并无不同。

    其他人则纷纷然凝目于蹇义身上,皇帝答应了蹇义辞去吏部尚书的请求,那就是说这个朝廷最重要的一个职位,现在出现了空缺!

    谁会是下一任吏部尚书?

    吏部左侍郎眼中瞬间大发光芒,按照惯例一般是从左侍郎转正,那可是真正的天官之位!

    掌握文官的考选、遴选、考功等事务,在没有丞相制度的大明,是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即便是内阁有了票拟之权,吏部尚书也能与之抗衡。

    殿中不少和李显穆对立派系的官员心中皆有些惴惴,吏部尚书的职位可千万不能落在李显穆一派的人手中,否则那可真是无法无天了。

    “蹇卿对下一任吏部尚书人选,可有推荐的吗?”朱瞻基依照惯例,询问上一任尚书的建议人选,当然,这仅仅是个建议而已,最终依旧是要廷议推举,以及皇帝定夺。

    蹇义此刻心中还有些失落,只偏头环视了殿中一圈后,“惟陛下圣裁!”

    他没有推荐任何人,只在李显穆的位置上多停留了一瞬,若说谁一定能比他干的更好,那自然是李显穆。

    但他终究还是没说出来,还是要顾及一下身份,今日离开殿中后,他必然声望大跌,若再推举李显穆,怕是便要被人攻讦了。

    他说的话本来也不如何管用,没必要去冒这个风险。

    况且,蹇义虽然没有推举李显穆,但同时也没有推举自己派系中的人,这已经是相当秉公。

    朱瞻基点点头,对蹇义的秉公、诚谨愈发满意,他心中早就有了一个人选,只是自大明永乐年间以来的传统政治习惯,让他装模作样的问向群臣。

    “今日恰好诸卿皆在此,不必再另外召集大臣廷议,都说说心中人选。”

    朱瞻基的姿势略放松了些,靠在龙椅上,舒缓了下略带疲惫的腰。

    自群臣入殿以来,短短时间之内,局势便一波三折,一变又变,甚至就连议题都换掉了。

    反对着、反对着,把自己派系的老大反没了,如今他们大概也想明白了蹇义心中所想,不少人都在心中怒骂蹇义没用。

    政坛之上,面厚心黑才是王道,竟然会被人打击的生出致仕之心,真是百无一用,白瞎了那么深厚的资历和声望。

    只能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那些面厚心黑的政敌,面对李祺、李显穆父子时,可都是身死族灭的下场,蹇义能全身而退,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

    内阁几人纷纷对视着,吏部尚书这个职位,内阁是不占优势的,他们从永乐年间就是阁臣,从来都没有接手过部务,贸然任命为吏部尚书,必然不可能。

    那吏部尚书就还是会从六部之中挑选,人选要么是吏部左、右侍郎,要么就是其他六部尚书平调。

    其中人选又以功绩、资历、能力、声望排序,那人选便是夏原吉。

    但夏原吉不可能,他是大明财政不可或缺的人,户部离不开他,夏原吉自己怕是也不想去吏部,他在户部树大根深,声望隆盛。

    那另外就是另外几人了。

    杨士奇却转头望向了李显穆。

    李显穆才是最符合所有条件的那个人。

    唯一所疑虑的便是……

    皇帝会不会觉得李显穆担任吏部尚书,而权柄过重,毕竟李显穆已经是内阁首辅,马上就要有票拟权了。

    若是再担任吏部尚书,那权势真比得上宰相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