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第224章 后浪已至

第224章 后浪已至

    第224章 后浪已至 (第2/3页)

回顾自己穿越历程。

    二十四年行伍,二十四年的戎马;从一开始领农兵五百,为武撼峦守后方的粮仓;再到能够领导三军,进攻一个方面的大将;而现在,宣冲终于成就完全体,变成了能“多多益善”组织起数十万人国战的统帅。——这样的兵家境界,在羲人界古往从未有之;大爻数千年太平盛世养不出这样的征伐,而大祭朝完全是靠甲兵犀利,以及众多上古神兵喷射雷霆火焰,碾压四方。

    可以说,当乱世中到了最后,总会有英雄能够以天下豪杰为棋下这一局。

    现在,宣冲上桌,而对面原本执着于对弈的那一位,现在不得不要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落子。

    …现在,一盘楚河汉界的棋局,在宣冲面前打开…

    而在行政部这边,武俱往替武飞向下传递解释:“如果接受传檄而定,那么该地大量百姓饿死,土地这种重要生产资料会由当地大族来继承;我国在此地占领区内无法推行新政。而且就算接受当地世家传檄而定,谁能保障他们不三心二意?继续通昊?毕竟我们只占领两个州。这些世家已经将族中精锐子弟投效到赵诚那儿去,不会因为我们“小胜”,而让自己投资成本沉没。

    届时,他们在几十年后缓过气后,会随时反复。毕竟我们是“新人间道”的力量,抢占了他们“治国安邦”的位置,我们不靠他们治国,就是抢了他们自认为“利国利民”的位置。我们与他们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武俱往看着那些通过南疆治理选拔出的官属,一字一顿:“将军如果接受投降,且收纳到了我们体系内,也必然与我们是政敌!彻底灭掉他们,我等的抱负才能施展。”

    随着武俱往的整合,一个近现代的党阀开始在此战中诞生。

    征召二十万大军是一回事,但是将这二十万大军集体输送出去进行作战又是另外一回事。半封建时代,把壮丁运上去要死一半。

    在浱地的行政教材中:组织二十万大军的武装力量前进,需要在沿途建设多个“粟仓”,目前武飞在五州之地征召的这些乡兵,目前还是散在各地。

    大军就食,依靠着本地城池谷仓;如果要挪动其中一个部队到另一处城池,要确保原先在这里驻扎的部队离开。

    武俱往带着数百人,统属数千名官僚,事无巨细负责此战大小事。

    例如在招兵时,地方上保甲方,每年都能拿到补贴。等到军人在军营报到后,还能从城市里面征兵衙门根据凭证,再领一重补贴。

    如果保甲们代替军人领取这一重补贴时,发现补贴被克扣,则是由保甲负责向“退养部”申诉;当然退养部也可以找士兵核实这补贴有没有完全的发到士兵手里。

    这个环节目前设计上不会出太大问题,但是如果发生“退养部”和“保甲”之间扯皮的怪事,就非常考验政体对基层的处理能力。

    武俱往:必须快速调查清楚,立刻处置相关衙门;如果民政这一块不能迅速反应,就会挫伤军队的积极性。(而这样小事会在战时密集的发生)

    武俱往师承于宣冲,对“民政”的了解,不是“青天大老爷断案”,而是高度专业,需要大量计算,且建立标准化流程步骤。

    在浱州办公总部,足足两千人忙碌处理大军的身后事。而作为总领导,武俱往则是每天都坐班,监督任务。

    …玉州,电闪雷鸣中…

    四月的雨在下着,道路泥泞,赵诚现在看着自己现在这一盘棋。

    此时他就宛如下象棋,一个格子只能容纳一个棋子。并且大部分乡兵就如同卒子,一回合只能挪动一步;只有常备的那些精锐部队,才算是“车马炮”,能够长途移动。(宣冲这边全是车)

    赵诚力排众议,决定先扫清后方,再和盘踞在东边,以渤王为首的联盟势力进行天下决战。而短短一个月时间,随着西边各方线报传回来之后,赵诚饭都吃不香了。

    各地军报都传来了南浱最近危险的动向。

    1、雍州方向已经做好了兵力部署,五千精兵预计由苏明带领。

    2、水方面,大批的火枪兵开始操练。

    3、东江州和棘州方面,根据线报,有一支至少拥有五十门牛车巨炮的兵团,正在靠着棘州边境线驻扎。

    ……

    大帐中赵诚麾下军事幕僚逐条通报他们要讨伐的敌人情况。而南浱的军事准备,让玉州方面诸多的幕僚们有些猝不及防?这架势,到底是谁讨伐谁?

    “不可能!”一位来自水的幕僚当即否认,他随后补充:“这是南浱的虚张声势!”

    是的,这位离开了南浱的俊杰,对故土的感知是“垂暮老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