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亭山军的短板 (第3/3页)
勇猛善战,却只懂烧杀掳掠,最后众叛亲离;刘邦虽屡败屡战,却能让萧何守关中、抚百姓,源源不断地提供粮草兵源,这就是’立’的重要性。亭山军现在占着数州之地,完全可以划出一部分区域,让流民归田,派可靠的人去管民政,就算只收三成粮,也比抢来的粮更稳当。”
吴山皱着眉头:“将军的话有道理,可……程统领是行伍出身,眼里只有打仗,对民政一窍不通,军中将领也都是些粗人,让他们管民政,难免一塌糊涂……此症何解?”
“打仗与治理地方,本就是两回事,自然是要找到对的人,做对的事。”
林川端起酒杯,“其实林某也不过借了酒力,纸上谈兵,见笑了。”
吴山察言观色,知道林川不想多说,便端起酒杯:“将军之言,胜读十年兵书!吴某敬您一杯,若是将来亭山军真能立住脚跟,定不忘将军今日赐教!”
他祖上本是江南赫赫有名的盐商望族。
而亭山军首领程阿三,不过是吴越军里混出来的粗鄙兵痞。
没人说得清这身份见识天差地别的两人,究竟是如何结识,又如何凑到一起共谋起事的。
如今亭山军规模日渐壮大,当初草创时埋下的隐患与问题也渐渐暴露。
军纪松散、治理无方、上下离心,桩桩件件都让吴山忧心忡忡。
可他终究只是个副手,程阿三刚愎自用,底下将领各怀心思,他纵有满腔忧虑,也只能徒叹一己之力难以回天。
今日听林川点破义军困局的这番话,句句都说到了他心坎里。
只觉得满心郁结终于觅得共鸣,忍不住心有戚戚。
……
动乱的年月,人如飘萍。
也总有人在洪流中为自己寻一条前路。
苏妲姬与柳元元在铁林谷住了半载,也终于在盛夏过后,接到了准备启程南下的消息。
“这么快?怎么就这么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