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薪火相传 (第1/3页)
公元2025年,秋,某重点高中历史课堂。
“叮铃铃——”
上课铃声清脆响起,喧闹的教室渐渐安静下来。学生们迅速回到座位,目光投向门口。
一位戴着眼镜、神情温和的中年历史老师,姓杨,抱着一本厚厚的历史教材,脸上带着兴奋光彩,步履轻快地走上讲台。
“起立!”
班长喊道。
“老师好——!”
同学们整齐划一的声音充满朝气。
“同学们好,请坐。”杨老师将教材放在讲台上,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求知欲的脸庞,没有立刻翻开书本,而是笑意盈盈地开口,抛出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一位非常特别的历史人物。在正式上课前,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他故意顿了顿,吊足了胃口,“你们......有谁知道‘文武王’说的是谁吗?”
话音刚落,原本安静的教室瞬间“炸”开了锅!
“我知道!是贾玌!”
“是辽王贾天戈!”
“我看过《天戈传奇》那部电影!”
“我爸妈带我去过文武王祠!就在太宗文皇帝庙旁边!”
“我们老家广场上就有他和太宗皇帝的雕像!”
学生们眼睛发亮,争先恐后地抢答,气氛热烈异常。
显然,对这个名字,他们并非陌生,反而带着一种熟悉与崇敬。
杨老师看着台下踊跃的场面,满意地笑了,抬手虚按,示意大家安静。
“好,好!看来大家都或多或少了解他。那正好,我们今天这堂课,就一起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被后世尊为‘文武王’,誉为‘大庆第一完人’的传奇——贾玌,贾天戈!”
他转身在黑板上用力写下了“文武忠武王——贾玌”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随着杨老师充满激情的讲述,配合着多媒体课件上恢弘的画卷与影像资料,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再次在年轻的学子面前徐徐展开。
从贾玌十二岁毅然从军,初露锋芒;到二十岁封王拜将,名动天下;
再到他与太宗文皇帝秦戬之间那段流传千古、“愿再续君臣缘”的知遇佳话;
他如何辅佐君王,北定辽东,东平倭寇,主持制定《大庆会典》,开创“至治盛世”;又如何在内政外交上展现出非凡的智慧,直至晚年仍辅佐两朝,守护盛世绵延......
杨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意犹未尽。
尽管这些故事,他们或许早已在影视剧里看过,在长辈的口中听过,在旅游时见过的雕像和祠宇前感受过,但每一次在课堂上系统地、深入地聆听,总能唤起内心深处新的震撼与共鸣。
尤其是当听到贾玌十二岁从军,二十岁便已功成名就,封王拜将时,许多学生的眼中都闪烁起异样的光彩。
那是一种混合着惊叹、向往与热血的情绪。
“我的天,十二岁......我还在玩泥巴呢......”
“二十岁就封王了......这简直是小说的主角模板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