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军校!徐达与李文忠的鼎力支持! (第2/3页)
的军事体系,可是再好不过的契机。
他偷偷给朱雄英使了个眼色,后者回了个“懂了”的眼神。
“皇爷爷,既然要推广算法,那咱们不如直接成立一所皇家军校!”
此话一出,老朱顿时眼睛一亮,徐达与李文忠则是激动得身体紧绷。
“皇家军校?”老朱呢喃道,“这是怎么个章程?”
朱高炽立刻接过话茬解释道:“皇爷爷,这皇家军校,就是以皇室名义建一所专门培养军中将领的学校。不分出身,不讲世袭,只要是有胆识、肯吃苦的好苗子,都能送来学本事。”
“咱们请最好的将军来讲兵法,请算学先生来讲经纬度、行军布阵的算法,还要教他们怎么看地图、怎么管粮草、怎么带队伍,从头到尾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军官!”
他掰着手指头,一项项数着好处:“其一,您看现在的武将勋贵,大多是开国老将的后人,可真正能像大将军、大都督这样领兵打仗的有几个?再过个二三十年,这些勋贵子弟坐享其成,怕是连马都骑不稳了。到时候武勋没落,朝堂上只剩文官说了算,那可就麻烦了。”
“有了军校,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懂兵法、会打仗的专业人才,武勋有了新鲜血液,才能跟文官制衡,朝堂才稳得住。”
大明虽然也有武举,但武举与文官科举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武举考的多是弓马骑射、膂力武艺,顶多再考些粗浅的兵法条文,录取名额少得可怜,中举后也多是从基层军官做起,很难进入权力核心;而文官科举则是朝廷选官的正途,进士出身者往往能直接进入中枢,升迁速度远非武将可比。
更重要的是,武举选出的人才,大多分散在各地军中,缺乏统一的培养和归属感,很难形成足以制衡文官的力量。
朝堂之上,文官们动辄引经据典,议论军政大事,武将们往往插不上话,久而久之,军务也渐渐被文官插手,武将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老朱深知这种失衡的危害,当年设武举,本是想弥补武将人才的不足,却没料到还是没能改变文官独大的趋势。
现在朱高炽提议办皇家军校,培养专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