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国际知名学者 (第1/3页)
下午的首场报告,也是今天的第三场报告,由俄罗斯-美国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带来:《随机平面分割与代数几何》。
奥昆科夫构建了一座跨越统计物理与代数几何的壮丽桥梁。
从统计物理中的“随机平面分割”模型入手——这可以想象为三维空间中按某种规则堆叠方块形成的随机表面。
揭示了这类模型的精确解往往深植于现代代数几何的沃土之中,特别是与模空间、格罗莫夫-威滕不变量等高度抽象的概念紧密相连。
通过展示随机分划与枚举几何、可积系统之间的精妙对应关系。
看似无序的随机涨落模式,其深层结构与最纯粹的代数对象之间存在确定性的映射。
屏幕上抽象的代数曲线和曲面结构,仿佛在解释着无序背后的深层秩序。
第四场报告的论文题目是《素数的分布结构与遍历论》,报告人自然是……
“陶哲轩”
当报告人走上台,洛珞轻呼出声。
陶哲轩的报告一如既往地以清晰、直观且深具启发性著称。
他介绍了与英国数学家本·格林合作完成的里程碑式工作——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即格林-陶定理。
更重要的是,其证明方法开创性地融合了遍历论与数论、调和分析的工具。
这也是之前陶哲轩一直在研究的方向,否则他其实很有兴趣参与到洛珞的调和分析中来的,里面太多的思路都跟他不谋而合了。
只不过现在他依旧还有机会。
等到洛珞的报告会开完,他说不定会有更多收获。
思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不单单是谁单方面提供给谁,更要看谁能领会的更深,走的更远。
陶哲轩关于素数与遍历论的精彩报告,在满场意犹未尽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大屏幕上复杂的公式渐渐隐去,留下智慧碰撞后的余温。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22日的开幕式和首天四场报告会正式结束。
主会场恢弘的穹顶下,数千人的座椅如潮水般退去。
人群开始涌动,混杂着各种语言的讨论声、兴奋的低语声,还有翻动笔记的沙沙声汇成一片。
在这片渐起的喧嚣中,洛珞合上他那个写满了与陶哲轩碰撞灵感的深蓝色笔记本,小心地将其收好。
“会不会有点无聊?”
洛珞看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