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2/3页)
部剧没有洛珞横插一手,虽然依旧会上马,但最多能有《源代码》的待遇就不错了,投资力度可能还要更差一点。
但有了洛总这句话,一跃就变成了跟《流浪地球》“同级别”的科幻大片了,虽然总投资肯定差的很远,但道具精度和特效上他们是不用担心了。
别觉得时光科技特效组都建立完成,怎么还敝帚自珍,连自家人用都那么费劲。
实际上做特效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且不说人员精力和费用的付出,单是随着《源代码》崛起,以及《流浪地球》完成拍摄后,那些随之而来的大订单,就让他们应接不暇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内地还从未有过一家这样能媲美好莱坞特效的团队,而且价格相对实惠太多了,他们当然心动了。
所以别看拾光映画和时光科技一家亲,分别是洛珞的左右手,但……那是洛总的左右手,不是他们的,特效团队他们也只是有近水楼台的便利,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而现在有了洛总的尚方宝剑,《深空防线》的规格直线上涨,他们的价值也会随着水涨船高。
毕竟如果这部戏播出后,要是也能打破个什么票房纪录,超过《流浪地球》他们是不指望了,但要是能超越《源代码》……那作为联合编剧,以及各个职位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地位也会大不一样。
所以他们当然会激动,至于现在……看着那些如同天书的稿子,只有痛并快乐着了。
另一边温岚的话还没有说完,她环视众人,眼神变得锐利:
“记住,第一,洛总的要求是科幻设定必须逻辑自洽,经得起他这种级别的学者推敲,他追求的不是‘看起来像’,而是‘原理上可能’,至少是在已知理论框架内能够合理想象的。”
她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第二,我们拾光映画凭什么能在科幻类型片里杀出一片天?凭的就是这种硬核的追求和独特的风格!”
老赵闻言率先做出反应,重新拿起那几张虫洞手稿:
“没错!温总说得对,那我这边就得提前动了,先找几家专门做科学数值模拟软件外包的团队谈谈,看看他们能不能接这种定制需求。”
“同时还得招几个真正懂流体力学和计算物理的顾问,至少能跟程序员和艺术指导对上话。”
老张则摊开笔记本:
“设定这边,咱们得来个集体大扫盲,再发动编辑部所有人,分工把洛导新加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弄清楚,哪怕是最浅层的解释。”
“然后把这些艰涩的玩意儿,想办法转化角色能说出来的台词,或者设计成看得见的视觉符号。”
“比如‘磁单极子’,能不能设计个造型奇特、会释放特殊辐射的设备?‘中微子注入’不能光拍屏幕闪烁,想想泰坦的地下海洋环境,有没有我们能表现的‘反馈’现象?”
小李立刻接上:
“明白了!我现在就列个知识清单,马上开始查资料!争取把洛总的概念拆解成我们能消化的模块,张导,到时候还得麻烦您帮我们把关,别转化歪了。”
会议室的氛围渐渐从恐慌转变为一种压力巨大但目标明确的焦灼。
打印机还在微微发热,散落的稿纸上布满洛珞那极具识别度的笔迹,仿佛一座由公式和数据构成的山峰,矗立在编辑部众人面前。
温岚看着大家开始忙碌起来,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挑战是巨大的,但拾光映画骨子里那种“要做就做最好”的劲头已经被激发出来。
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编辑部将与各种物理概念、数学模型、复杂公式为伍。
这不是普通的剧本改编,而是一次由顶尖科学家领航,向着科幻作品硬核与视觉奇观峰顶的艰难攀爬。
“都动起来吧。”
温岚沉声道。
拾光映画编辑部里的灯光,在这几天里从早上一直亮到深夜,照着一群埋头于物理难题和故事创作中的身影。
对他们而言,《深空防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属于他们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